决策

2019-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陆小昆

有些困惑,翻了万维钢先生的《高手》,书中关于普通人如何决策的描述还挺受用的。

关键字有:基础比率和个人特殊之处。

基础比率是做同样一件事,大部分人会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成功的概率值等,比如家附近几家便利店,每月盈利平均10k左右,那么这个10k就可以理解为基础比率,即换成我们自己去开便利店,大概率也是这个营收水平。基础比率是提醒我们不要自我感觉特殊,我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个人特殊之处相对基础比率,则强调个人的特别之处,即相对别人,你自己特有的能力或者资源,比如你天生对数字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好,远超普通水平,这些就是你的优势。再以上面的便利店为例,假设你在便利店行业从事了10几年,且有很独到的见解和成绩,你一眼看出了附近便利店营收上不去的原因,那你去接手,业绩肯定就不止10k。

这样一解说,也释疑了心中的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先收集基础的数据,获悉行业的平均水平,如平均年薪、年假、年龄段等等,再看下自己相比之下有什么特别优势没有?知己知彼,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不过这样说,也不能落地指导实践,文中倒提到一个很好的点子:快速试错,或通俗点讲,先试一下再说。比如,你上着班,心里却一直惦记想去做宠物美容师,但是你不懂到底合不合适,又不能辞职不干直接去开一家宠物美容店,那风险太大。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找一天去宠物美容店去打个下手,看看这样体验下来,是否和你想象中的一样?一天下来你是否更坚定了想法还是打退堂鼓了?

这种做法试错成本低,可操作性还蛮强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