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而立之年,《孔子如来》让我重新对孔子的《论语》有了正确的认知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8人  老杨的生活启示录

我为什么到今天才深刻体会到了,孔子为什么被尊称为“圣人”,影响着古今中外,好多伟人对他推崇倍加。

这也是在我昨天睡觉前听书的感悟和一些自责,鲍鹏山先生的《孔子如来》一书的一些观点本人获益匪浅,也是在这里感受到了“圣人”孔子的人格魅力,也颠覆了我之前对孔子及论语的一些错误的认知。

01

咱们来看下后人对他的一些评价,国人称之为“孔圣人”,古代“两个半完人”,孔子、王明阳和半完人曾国藩,而王明阳和曾国藩无疑就是孔子的崇拜者,而传到国外,外国人艾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等等。

那么如此受到世界推崇的这么一位圣人,我们大众现如今为什么提起论语,就敬而远之,有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当初上学时候或者说后来走向社会后看到或听到只言片语对它的评价这一层次上呢?近几年反到是看到国外对孔子的重视才意识到其重要性呢?

作为平凡的我昨晚之前,论语及孔子在脑海里存留的是这样的:孔子是孔圣人,思想境界很高,有本论语很出名,但是我读不通文言文,觉得枯燥而不直接产生mone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仅此而已,还是上学的时候背文言文学的,现在连原话都背不完整。

02

后来,走到社会上,身边领导或者爱读书的朋友偶尔提那么一两嘴,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干两件事,其一玩游戏,其二学习网络推广,ps,CDR。对于文学作品没有看过,如果说《侯卫东官场笔记》是文学作品,然而是本小说,就看过这一本,还没看完。

之前把精力用来研究怎么挣钱,看的是网络上那些具体的技巧与知识,而不是像文学作品一样,去研究这个社会人和事,去抒发一些情感,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了--欣赏这一角度。

那就更别说文言文的《论语》等这类的前人书籍了...

后来才明白,其实挣钱、升职升官就像我们平时找一个东西,你越是一股脑儿一门心思地找,它死活就是找不到,后来真不找了,他却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你面前了,这个想必大家都经常会遇到。

到了而立之年的今天,家里有老人、身边有妻儿,而不是之前单身的自己,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迎面而来,让你一下子感觉处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算数问题,尤其是亲情、爱情,相互错综复杂,如果这时候你没有一套价值观体系,你是越梳理越乱的。

03

而《论语》就是教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些事,可以说在这二十篇文章、15900来字里,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以他的大智慧为我们梳理了核心的价值观。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生活交际中,不知道怎么对待,别人对你的不好,往往因为别人一句话而折磨自己好几天,是“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而孔子则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里的“直”意思就是是“客观”的意思,假如我们提倡以德报怨,那么也只能推理出以德报德,那么可见无论别人对你如何,你只会一味对别人好,如果推及到组织、国家,就是好赖不分、公正不行。那么“以怨报怨”如何呢,显然这是一种“黑吃黑”的黑社会行径。

负函叶公殷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儿子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句话初看起来很有问题,夫子的境界并不高啊,怎么做了偷窃这等下等的事,儿子揭发老子反而不是正直了?不是还有个大义灭亲吗?

作者鲍子认为:倘若这句话没有很好的展开,读到这里还真有些糊涂,包括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了腐败产生,但事实上倘若我们这样想想,如何考虑取舍,显然从社会发展秩序来看,血缘伦理的优先序要更高,价值也更高,而且这种亲情伦理一旦破坏,则很难弥补,而法律举证则显然有其他渠道可以补上。

04

在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好和坏容易分辨,难就难在都是好事或者都是坏事,你该怎么抉择,如何取舍,尤其是家庭里面的亲情之间、亲情爱情之间。

而立之年,才想起认真看论语,不得不使我感到自责,但幸庆的是遇到了这个好年代,看不懂文言文,我可以看到鲍鹏山先生的书,让他帮助我正确的认识孔子及其作品--论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