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每一天,就是成功之道——《干法》读后感
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昨晚再听樊登老师讲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书,细细想来,工作这么多年,好像还从来不曾深入思考过,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工作当然是为了挣钱,这无可厚非,因为挣钱是我们每个人工作最基本的需求。但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吗?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那么最合理的做法是否应该是:是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干多少事,如果不止是为了挣钱,那还为了什么呢?
工作应该是通过与他人协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你在企业里面工作,那么企业只是给你提供了就业平台,让你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在创业,那么你的工作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与这个社会协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呢?稻盛和夫先生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干法》一书的核心,一个字——干。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然而,我们一部分人的工作状态是否也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呢,如果不能专注投入的去干一件事情,碰到事情瞻前顾后,往往还没开始干,思想上就已懈怠。那么工作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导图来回答。
如果你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够明确,那么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工作当中,把当下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和完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进步和成长,从而带来自信与满足,让你更有信心做好接下来的事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退一步来讲,如果你全情投入,暂时没能达成目标,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失败,那你也会从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想比较那些敷衍工作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当有一天,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成目标,取得成功,最终会进入导图右边的良性循环当中。
可能你会说,我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在我看来,兴趣这种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件的时候,你自然会发现其中的美好,带来良性的反馈,时间一长就会越来越有兴趣。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社会精英们总是热情满满,精力无限的原因所以在。
这个社会中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阻燃型的人;
第三种是自己都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只有阻燃型的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工作中总是抱怨,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好好工作,这样的人不管到哪里工作,都也不会有太大进步,一辈子也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
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变成一个可燃型,甚至自燃型的人吧!
在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真正优秀的人,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老板不为认真发工资,未来也必会给认真发工资。
因为你知道,所谓的功不唐捐,就是如果你不知道未来要去哪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因为现在,连接着未来。
过好每一天,就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