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深入学习Java虚拟机之对象存活算法
在第一篇Java虚拟机学习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Java内存运行时区域的各个部分,其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的生命周期和线程一样,属于线程私有。
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有确定性,因为在编译期即可知内存分配的大小,同时,随着方法的结束或者线程的结束,该部分分配的内存也会随之被收回,所以不需要过多考虑回收问题。
而Java堆和方法区则不一样,一个接口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只有程序处于运行期间时才能知道会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关注的时这部分的内存。
那么,垃圾回收器内存回收的过程是什么呢?
一、判断对象的存活与否
判断对象存活的两种算法
1. 引用计数算法
算法思路: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优点:实现简单,判定效率高
缺点:无法解决对象间循环引用的问题,如下代码,它们互相引用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竟而无法被回收器回收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
Test a = new Test();
Test b = new Test();
a.instance = b;
b.instance = a;
}
}
2. 可达性分析算法
算法思路:
通过一系列被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该对象是不可用的。如下图所示
再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即,方法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的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二、对象的回收
通过上面的两种算法,可以明确哪些对象是可以被回收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即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非死不可”。
一般宣告一个对象的死亡(可被回收),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
第一次标记后进行筛选,筛选标准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即,对象是否覆写了 finalize() 方法,如果没有覆写,或者 finalize() 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则直接进行第二次标记并被回收。
-
如果对象有覆写finalize 方法,且未被虚拟机调用过,则会将这个对象加入一个叫“F-Queue”的队列中,虚拟机会建立一个低优先级的 Finalizer 线程去执行它,这里说的“执行”是指该线程会去触发 finalize 方法,但是并不会等待 finalize 方法执行完成。主要是因为 finalize 方法的不确定性,它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执行完成,甚至死循环,永远不结束,这将导致整个 GC 工作的异常,甚至崩溃。
-
在 finalize 方法中将自己(this关键字)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对象的成员变量,那么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出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并未被拯救,则最终被回收。
说明:
-
任何一个对象的finalize() 方法只会被系统自动调用一次,如果一个在 finalize() 被拯救的对象再次需要回收,则它的 finalize() 将不会再被触发了。
-
不建议使用finalize() 方法,它的运行代价高,不确定性大,GC 也不会等待它执行完成,它的功能完全可以被 try-finally 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