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对于洗牙存在“六大误区”!
别让误区耽误你的健康!
洗牙是对牙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清洁和护理。可是很多人却对洗牙存在误区,比如,牙缝越洗越大?洗牙对牙齿造成损伤?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家对洗牙存在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洗牙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
洗牙的原理是通过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的效能和水雾冲洗配合,将牙齿表面的结石清理干净,对牙齿没有任何的磨切割削作用,不会造成牙齿受损的问题。而且洗牙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使牙面恢复光滑。
误区二、洗牙使牙缝变大?
有人担心“把牙缝洗大了”,这只会在牙石比较多的人身上出现。由于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看上去牙齿之间挺紧实的。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起来。如果一直不洗牙,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最后导致牙周疾病,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一般年纪大的人"老掉牙"了,其实都是牙周病的结果,并不是年纪大就一定会掉牙,这是完全可以通过口腔护理避免的。
误区三、天天刷牙就不需要洗牙了吗?
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刷牙刷得再认真再好,也难免留有死角。临床上,许多看起来表面挺干净的,可是口腔检查时候都能发现,牙菌斑和轻度的牙软垢,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结石。此外,洗牙恰恰是预防或是中断牙周炎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误区四、本来好好的,洗完牙后反而酸痛
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有冷热刺激敏感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因为牙石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牙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产生敏感症状。如果是健康的牙齿,这种敏感症状通常在洗牙后一到两周内会逐渐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敏感症状不消失,很可能是由于牙龈萎缩造成牙颈部暴露,致使牙本质外露,如不及时治疗,长时间的刺激会损伤牙髓,引起牙髓发炎。
误区五、洗牙时的疼痛和出血很可怕?
洗牙过程中一般会有些许的酸痛。牙龈炎症比较严重时,会有出血。出血程度是反映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因为畏惧疼痛和出血就放弃洗牙,实为讳疾忌医。而且洗牙能够改善牙周环境,使牙龈炎症慢慢消除。
误区六、洗牙一定能将牙齿洗白?
很多患者将洗牙等同于美白,洗完牙发觉自己的牙齿还是黄的,颜色并没有改善,很是失落。洗牙只能去除牙齿表面的结石和色素,并不能改善牙齿的内源性颜色。
最后,科普一下洗牙的好处
1. 洗牙后牙齿表面光洁,不易被菌斑附着;
2. 有利于预防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牙龈疾病;
3. 是牙周疾病最基础最关键的治疗;
4. 也是口腔其他治疗的基础,如:修复缺失牙、正畸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建议根据牙周状况,每半年到一年洁治一次。
怎么样?各位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还抱有以上错误的认识吗?如果你还没洗过牙,抓紧时间去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