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给教师的“新武器”—教育诊疗(1)
阅读时间:1月20日
阅读进度:《给教师的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第一章
读王老师的书,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结合。
开篇王老师指出教师为什么需要教育诊疗技术,提到了一般老师对学生教育的四种思路:第一种“爱的教育”,第二种“说教”,第三种“管”,第四种,“教育诊疗”。
读的时候,我触目惊心,刚毕业时,作为文科老师的我,感觉自己“爱的教育”多一点。那会儿我记得经常会给学生写信,甚至批改周记,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一颗真心在对待学生。但是如王老师所说,这一套可能对不缺爱的孩子来说是无效的。
第二种“说教”,也是我经常用的一种办法。每次学生犯错,我总能讲上半小时道理。好像这成为了我的惯例。我自己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就是感觉学生不明白背后的道理,作为老师我需要给他们理清楚。
第三种是“管”,尤其是学生的日常常规,习惯养成。说句实在话,对于基础习惯差的学生,那真的是累。稍微养成习惯了,你一松懈,他们又回到解放前了。学生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只是因为班主任在,所以不得不服从管理而已。
碍于每天班主任在这些日常琐事中,已经忙的晕头转向。所以压根就不可能采用教育诊疗办法,说好听点是因为数量多,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实际上还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理念和专业技术。
如何进行教育诊疗,王老师在书中提供了四个步骤,假设—验证—诊断—处方。
看到这四个步骤,可以说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方案,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我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注意不要贴标签
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要动不动就贴标签,不要对学生问题下太快的定义,可以“让子弹飞一会”。此外更要明白,教育的诊疗,对学生的疗程肯定是非常漫长的,而且每个疗程的药方还有轻重问题。
二、精进自己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其实每个学期都会遇到自己“讨厌”的学生,当自己搞不定时,就很容易放弃,或者直接下个定义,“他心理有问题”,与其说是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老师自己无法承认的业余——“无能”。
很多老师业余,也是因为有很多老师当班主任的经验是从他以前的老师那里习得的,这也提醒我们班主任,在学习自己老师的一些做法时,想一想这样简单粗暴是否适用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
三、阳光心态育人
包括自己在内,很多时候都会有一种要拯救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但事与愿违,我们真正教育诊疗一个学生会发现,他的问题不仅多,还比较复杂。了解他的成长背景是教育诊疗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明白,学生的成长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窥探到全貌,学生的问题涉及家长、社会、自己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教育诊疗只是作为我们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手段,也是我们打开教育契机的一个切入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