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幸福
毕淑敏在《恰到好处的幸福》中说到:“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这里面强调,幸福是一种感受,我们需要恰到好处的智慧。
河合隼雄的这本书,也是围绕着幸福二字展开而谈。但这本书其实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幸福的定义,并且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而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充满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智慧,也是认识人生、了解人生、接受人生、享受人生的智慧。每篇文章都很简短,文章与文章之间也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所以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你可以随时停下来,也可以随时进行。
不少文章当中,都有一些令你感同身受的语句,里面不乏关于教育方面的话题,既然自己身为母亲,又从事教育工作,索性摘取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话语,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一、“所以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而言,或许不拘泥于场面话而去关注孩子生而为人的姿态更加重要,因为孩子希望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看清楚这一点,育儿也许就会变得更加快乐了吧?”
我们常常会发现,几个家长聚在一起,谈论话题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 ,要么是交流各种育儿经验,要么来进行各种攀比,而往往在各种交流以后,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愁容,一丝焦虑,因为处在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当中,我们家长对孩子也寄予了很高的厚望,也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当我们看到孩子成绩下降了,我们焦灼万分;当我们发现孩子玩乐的时间长了,我们大声痛斥;当我们知道孩子比赛落选了,我们唉声叹气……我们总希冀着他们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我们的标准去生活,而忽略了他们也是一个个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个体,当我看到作者说的“关注孩子生而为人的姿态”时,不禁为之而震动,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忽略了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自己这一天然属性,孩子的幸福终归要由孩子自己去创造,而我们总想越俎代庖,凌驾于他们之上,处处替他们安排,设计,所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家长身心疲惫,孩子苦不堪言。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人的最大痛苦之一,就是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的确,正是因为我们不愿也不能接受那个平凡的自我与他人,所以我们的一生处处与平凡为敌,我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凡,我们更不能容忍孩子的平凡,我们看到他们是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总费尽心思让他们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星,因而我们与孩子都活得很累,过得很苦。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心中的一切,与平凡能够握手言和,那么,我们是不是会过得更加轻松愉悦些呢?
二,“我认为,‘从容地展望’在教育孩子时也非常重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犯错会忍不住火冒三丈,不知不觉被眼前的事态所控制。一想到孩子这样不学习光玩儿会有什么后果,家长就忍无可忍,可是现在长远的角度看,比起小学阶段考第一还是第十,倒是轻松自在的玩耍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价值的多。”
同样还是关于教育孩子方面,我喜欢从容地展望这个词,它让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因为它为我们贡献了一个词—— 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焦虑,武志红就说到中国式家庭模式是,有一个过于焦虑的母亲,因为母亲总是很紧张在意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的起伏就是她的心情表。
想起前一段网上的几个段子,又到学期末的考试季,首先网上出现了一种学习神器——甘蔗。 段子手笑着说:“送给各位家长!孩子放假了。考好了,内服。考不好,外用。”
然后再出现了新的父母物种——佛系父母。传播的段子是这样的:
本周重要的三件事:
陪孩子复习要沉得住气,
切记孩子是亲生的;
考完试别问孩子考得好不好,
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
毕竟孩子也辛苦一个学期了;
出成绩后切记要淡定,
要控制再控制,
最好离孩子远一点。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考试范围,
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
看到娃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虽然这些段子我们看后会啼笑皆非,但同时又有一种打脸的感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我们焦虑的心让我们生活过于紧张,而失去了闲适的情怀,从容地展望。我喜欢《菜根谭》中所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可惜世上却鲜有达者。
三,“关于‘知识’的学习太多,而关于生存学习就很容易被忽视,显然关于生存的‘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包括我)教育孩子太过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了他们生存于世的能力,许多家长都会这样对孩子说:“一心扑在学习上,其他的事不要管。”导致了孩子们一直到上大学,还维持着幼儿园里的生活技能,基本不能自理,所以,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想到了前一段《广州日报》的报道:在广州高校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饶源遭遇电信诈骗,诈骗金额85万。这件事,我们固然可以痛斥骗子的各种狡猾的手段,痛骂骗子的可恶,但同时也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因为事发后,饶源自己也说,十年来她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对新闻八卦没兴趣,朋友圈也是关闭的,“我承认自己是书呆子,太天真,特别天真,工作做得好,社会经验太少,犯那么低级错误。”这样的事件实际在社会中屡见不鲜,这就要我们做教育的进行反思,到底应该给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难道教育仅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吗?教育要从长远着手,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知识水平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导致他们以后走上社会,举步维艰。
四,“Y老师并非想要教什么,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灵,他心怀祈祷,希望和某个学生共享体验,恰在此时,最需要治愈的学生出现了,他们俩感受到了灵魂的共鸣,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
这让我想到了,让教育成为无用之用,回归教育的纯粹性的意义,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得不看重有用的教育,功利的教育,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不是替你作出选择,而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然后让你以独立的人的姿态,去活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内容,甚至不在于能力,而是培育某种心灵的习惯或者思维的方式,教育终究是指向自己的,让我们透过此,看到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教育是你这个人生命本然的见证,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点燃。
关于教育孩子,教育学生,作者在本书中谈及了很多,作者从幸福的角度入手,所谓的幸福,不仅是让自己有能力感受到,更主要把这种幸福感与能力传递给受教育的人,让他们也体味其中,虽然我们可能穷其一生也很难到达一个理想的境地,但努力去改变,也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