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依旧会选择阅读纸质书?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面对人人都无法离开手机的今天,如此多的人选择纸质书,而非电子书?电子书与纸质书有什么区别?
在内容呈现上
视距一旦被拉近,自然就容易引起眼疲劳,如果说纸质书可以一口气看完,同样的几个小时换成手机屏幕,蓝光和纸张对我们人眼的区别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这里只默认为你一次性拿起手机,只是单纯地、专注地看电子书。
面对纸质书,封面、封底、序、前言、目录、附录等内容都一目了然,且随时可以无障碍进行概览、速读、精读或回看。
纸张的质感及文字朴实的排版都会将我们带入学习的氛围中,一盏茶、一本书,可以将我们的专注力聚焦在整个午后的时光里,而非与手机共度。
用手拿起书本的动作就会自然地向我们强化读书这件小事。而阅读电子书只是我们打开手机里的一款读书软件的一个操作。同样是读书,最大的区别就是读书与读手机上的软件的差别。
你可曾想过老师和学生都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来上课的场景?
在阅读感受上
从心理感受上来说,看电子书与看一些文章和信息的感受有所雷同,对文字的整体大意及作者的用意很难产生敬畏心。
为什么要谈感受呢?手机玩久了,看里面的任何内容,都很容易产生一种假象:就是文章、视频、电子书、或是既有电子书又有纸质书的内容,他们背后的创作其实并没有那么严肃。
因为不论对方的创作及发表形式是怎样的,对于读者来说,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浏览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这一点在阅读纸质书时,则完全不同,很多人阅读电子书只是打开一款软件,很随意地就会看起来,或是采用听书的方式,自己还可以同时做些其他事情;
相对地,更多阅读纸质书的人会为自己提供一个有利的阅读环境,目的是为了能够好好享受阅读的过程,若是能够沉浸其中,那对专注力的养成是极好的训练。
曾有人问我,我为自己创作的阅读环境是怎样的,我回答:一壶雀舌、一张干净无尘的桌子、一本即将要看的书。
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仪式,也是一个每天都在重复的习惯。每当我需要沉下心来阅读,就必然会把茶泡好。
而阅读电子书却不需要仪式感,因为看书之前的动作是拿起手机,这也是一个必然条件,拿起手机是一天当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动作,它并不需要提前为阅读环境做什么准备。
因此对于拿起手机和拿起书籍所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习惯性的行为都会有所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无法在阅读电子书时,投入到不被任何事物所干扰。
但是阅读纸质书时却有可能专注到让人暂时不去理会其他事物。
手机与书,最本质的区别
手机的功能太丰富,丰富到你在用一款软件时,很难不被另一款或多款软件所干扰,而阅读本身就需要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对自己提问,对作者提问,随之在思考中不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很多逻辑性较强的书,读起来就不易被打断,可面对信息、电话、各种软件的push推送等等,都在打断你的阅读计划,甚至无法令你体会到什么是深度阅读。
阅读本身就可以为人养成耐性、专注、探索等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会使人衍生出思辨力及独处的能力,(这也是如今社会性的困惑,即害怕孤独,无法享受、也不会去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可若是阅读环境没有被构建起来,又哪来的好习惯呢?
在手机与纸质书之间还有种阅读器,叫做kindle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kindle,但不得不说,有些场景确实很适合它出现。任何一种物件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对于这一点,我从不怀疑,因为没有哪种物品会鸡肋到没有任何人使用,总有人认为它有用武之地,才会有其存在的理由。
由于是水墨屏的设计,当你用kindle浏览内容时会有一种读报纸的感受,它的续航时间根据型号版本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但供你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还是完全可以的。
● 比如当你出差时间较长、一两本书不足以归拢你的碎片时间时,带上kindle,你才会不虚此行。
● 在你想要阅读,却没有舒适的阅读环境时,kindle也是个不错的玩伴,不必整日想着拿起手机、又怕被手机中的其他软件干扰。
● 对于手机重度依赖的读者,在你想要阅读时,可以用kindle来替换掉手机,这样一来你不用担心被手机的软件所打扰,二来即便是在夜晚,你也不用被刺眼的蓝光所困扰,担心褪黑素被蓝光赶跑,导致无法进入睡眠状态。
小结
说了这么多,我更推荐的阅读方式还是纸质书,kindle的方便之处在于它有生词提醒功能、且内置阅读灯,还可以分享笔记,这是它比纸质书强大的地方,它可以应对一些场景,可若是你把它当作培养阅读习惯的神器,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
有人因为觉得阅读器很酷很购买,也有人为了培养阅读习惯而购买。
不得不说,他们的出发点就有些问题,这就导致了阅读习惯并不会因为阅读器的加入而一并被你拥有。
只能说,人们把读书这件事想象得太简单了,认为依靠其他物件可以养成被动的阅读习惯。
还有些人会因为对kindle的热爱,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使用它,有书籍、有课程,这表明它的使用成本原本书籍本身要昂贵的多,你需要对这件电子产品进行深度学习,才能解锁更多知识点。
也就是说kindle确实存在应用场景,但它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