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学院读书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2017-04-30  本文已影响29人  风风686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释义

纸:书;上:上面;谈:谈论;兵:用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个故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具体的教训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仅靠所谓的理论知识,即使是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也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失败,赵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在我们的今天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所以选人一定要选择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而不能仅仅看他的理论水平高,就盲目的信了他的鬼。而向廉颇这样的老将虽说读的书不多,可他阅人无数,久经沙场,历经百般淬炼的实践,这些实际行动足以令人信服!而可笑的就是君王相信了传言中的鬼话,又成了一代典故,对吧!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只是把纸上学的功夫来夸夸其谈?在实践中照搬书中知识?自我感觉良好学到了很多,出去找工作一脸懵逼?

马克思说过实践决定认识,一点也不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只有实践了才能检验真理的客观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求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所以社会实践源于我们的生活,其经验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考古学家的精心研发为我们再现了历史,宇航员的不懈坚持为我们探索宇宙新世界,劳动人民的汗水结晶为我们为我们的今天谱写新篇章。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过接吻经历的小情侣,你们肯定深有同感!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就是经历过,才懂得说理论,讲大道理吧。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所谓现在的真理的,都是没有找到可以打破它的以往实践。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我们言归正传,读书多的人,不一定做事厉害,而做事厉害的人又不一定书读的多。比如你读的关于职场工作的书很多,开始你也只是一个职场小白。也许后期因为你读过书的原因,成长的比别人快,那也是归功于你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化为己用,用实践来检验你的认知,避免了许多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了几条弯路。

你曾经纸上谈兵吗?

既然如此,终归还要看实践,看真正能用到多少,就比如你能拿出书中20%的知识拿出来运用,那这本书对你而言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用来自然那也是很厉害的。最起码比你读了一本书劳无所获好的多!

今天的分享就是:理论与实践并行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的悲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