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层楼
人生三层楼
——《命理牖民集》之一
命理本质上是研究人类命运的数学式工具,但在古典命理中,实际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人生观。
当命运框架确实存在,我们每个人只拥有“有限的选择”时,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就值得重新探讨。
弗洛伊德的跷跷板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先生对于人类心理的分析,有一个类似跷跷板的人格结构理论。这个跷跷板,一头是“本我”,另一头是“超我”。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本能,不讲任何道理,只想追求快乐,追求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一句话,“本我”就是一个彻底自私自利的冲动的魔鬼。
“超我”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理想化的我,它有良知,遵循社会道德,能抑制“本我”不合理的欲望冲动,从而导人向善。如果“本我”是魔鬼,“超我”就是天使。
弗洛伊德先生认为,绝大多数人的状态就是这个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既不是完全的魔鬼,也不是纯粹的天使,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个状态叫“自我”。弗先生的基本观点是“性本恶”,他说:“人既无异于动物,也不高于动物。”那么,人生的目的,无非是变相的、合理的、不犯法的去满足动物欲望罢了。或者说,人只不过是披上天使衣服的魔鬼……
把弗先生的理论转换成为命理语言的十神符号系统来看:
“本我”→财星
“超我”→官杀
“自我”→官杀与财星平衡
显然,这样的跷跷板游戏式的人生太简单,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现状。
马斯洛的金字塔
亚伯拉罕·马斯洛先生说,人生的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这五层需求构成了一座金字塔的形状——越到高层,人越少。
马斯洛先生的理论不能说不对,但看上去总觉得意犹未尽。按此理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干自己想干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这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我们也把马先生的理论转换成为命理语言的十神符号系统来看看: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财星、官杀、比劫
尊重的需求→官杀、比劫
自我实现的需求→食伤
很奇怪,十神符号里的印星到哪里去了呢?十神符号是一套完整的人生系统模拟符号,缺少了印星的人生模型肯定是不完整的!
丰子恺的三层楼
民国文艺家丰子恺先生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看起来,丰先生的人生三层楼似乎更完整,正好符合现代西方的“身、心、灵”理论,转换成为命理语言的十神符号系统大致是:
一楼物质生活→财星、官杀
二楼精神生活→食伤、比劫
三楼灵魂生活→印星
需要注意的是,人生这三层楼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有第三层,那肯定是空中的海市蜃楼,长久不了!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们容易犯这个毛病,所以历代道家祖师殷切强调:法财侣地,必不可少!
由此想起盲派命理看八字提倡“专论财官”,这大概是因为盲师常年走街串巷,接触的多是底层老百姓和普通富贵人家,基本不出“一楼”的范围,所以方有此论。可见,任何理论的产生总有其历史渊源,不可不辨!
三不朽的完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人生价值观,尚有春秋时期叔孙豹提出的“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境界;立功,即建立实实在在的事业功绩;立言,即留下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言论。民国学者胡适曾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Worth、Work、Words)。
我个人认为“三不朽”之说与“三层楼”之说正好相互补充:
假如人生正处在“一楼”,应该努力做到“立功”,在物质层面做出贡献;
假如人生正处在“二楼”,应该努力做到“立言”,在精神层面留下盛宴;
假如人生已走到“三楼”,应该努力做到“立德”,在灵魂层面树立丰碑!
(空谷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