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来巡山(中)》(之十七)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9人
抱儿石

通讯员培训班为期一天半,由文化站小王唱主角,无非是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任务,交流文稿和写作心得之类。我以《新闻的真实性》为题,海侃了一通。
两天后,陈书记指派带我去月明公社的小方如约而至。所谓小方,其实她比我年长,一个“小"字喊不出口。我这人爱琢磨,琢磨一通,觉得这称呼还大有讲究。
一是年龄因素。哪怕你是花甲之人,七十老者呼之为“小",小王,小马,小苟,小朱,这“小"字的实际意义是:我比你年长。记得二十来岁时,去圻春搞“四清",工作队里的三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被人称“小",当时吾心中颇多不解,三十六了,还小?如今释然矣。
二是感情因素。称“老"表尊重,称“小"表喜爱,表亲热。而且随着人感情的变化,称呼也可千变万化。如某中学教导主任,与x老师好时称小x,不高兴时呼老x,严肃时称x老师,特严肃时直呼其名。如是,x老师就十分清晰地掌握了主任的感情晴雨表。
三是职务因素。上级称下级,任其称老称小,哪怕你比上级年长一个放牛娃,上级称你“小"亦不为过也。而下级称上级须禁用“老"“小"这类冠词,最好是称职务,书记,主任,局长,科长,校长。有个职务最低,组长,称之者甚少。但在文革中,有个组长可了不得,那就是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組组长,但这个称呼也从没有人用之。称职务,称者表尊敬,听者心中也受用。
最大众化的称呼是“同志",司机同志,售票员同志,工作同志,服务员同志,前面那个同志,插队的那个同志……不一而足。至于真是志同道合者,则不在称呼者考虑之中,称呼而已。如今,此称呼已鲜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