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算“有效”努力
又一年考研落下帷幕,走过那些曾经灯火通明的教室,不由得想起我当年的考研情景。那时的我意气风发,每天都7点到教室晚上十点半就离去,一天天都在忙碌,像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只是心中多少有点慌乱,因为很多东西我都不会。
那时的我没有怎么细想,因为我觉得努力一定有回报,这一场考研的马拉松我拼尽了一切,那我一定可以成功的。于是,我就按照这种步伐,忙碌单调,像一只不知疲惫的小鸟一样终于飞到了终点。
只是结果却并不如意,我的成绩只是一般,并不足矣让我考上梦寐以求的学校。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十分空旷,每天到处走来走去,一个人发呆,那时的我失落到了极点。我常常在思索,为什么大家花一样的时间,甚至我的时间更多,为什么最后结果是这个样子呢,我真的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努力最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效率,如何做到有效努力才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时间的花费并不是最主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样的时间,一样的环境,最后的结果会千差万别。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做各种事情,每天都很充实,但一点进步都看不到;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反复练习,不停重复,期待量变引发质变,可量变有了,质变却依然没有发生。这就是无效努力。很多时候我们都仅仅关注努力本身,而忽略了自己本身追求的目标及努力的效果,仅仅用努力与忙碌来麻痹自己,让自己逃离良心的谴责,觉得:我努力了,没做成不是我的问题呀,这样就够了。
我还记得当年和好朋友一起去锻炼,因为不满足自己的体型,就两个人一起报了健身卡,每天一起去锻炼,但我基本上就是在那边玩手机,好好锻炼吧,觉得很累,不想去做,离开吧,又觉得好不容易办的卡,还是坚持比较好,到最后就在这种纠结中结束了锻炼,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张张朋友圈打卡。而反观我朋友,他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完成锻炼,回去记录效果,并且调整自己目标,他花了半年瘦了30斤,这就是有效努力与无效努力的区别啊。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效努力呢,有一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刻意练习》中说想要真正做成一件事,我们需要注意四点:明确目标,专注练习,获得反馈,走出舒适区。
目标便是黑夜里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首先要决定去哪里,然后才是怎么去的问题。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以后,我们就要把他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依次集中练习,一步步走向成功。
专注练习是效率的保证,一个人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和三心二意做一件事,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享誉全球的小说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拜访著名作家福楼拜。聊天时,福楼拜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便是专注的力量,相同的力量集中于一点,破坏力往往更强。
还有便是反馈与打破舒适区。反馈是不能缺少的,不然很容易走错路,这样走的再远也没有价值。我们都会有惰性,喜欢安逸舒适,想保持现状,这无可厚非,但若想要前进,我们必须要主动打破这种舒适区。就好像健美爱好者肌肉只有撕裂后才能更加健壮,练习英语听力最有效的材料永远是稍微难一点,这便是打破舒适区的好处。
努力是世界上最好的途径,她可以让我们达到本来遥不可及的远方,但前提要是有效努力才好,学会刻意练习,一步一步,相信我们都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