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拖延症,升级个人系统

2022-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开幸福心理

《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经常会被问到如何创作,他回复说:“不要谈什么天分、运气,你需要的是一个截稿日,以及一个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头的人,然后你就会被自己的才华惊讶到。”这句话真的太有趣了。

我们身上经常会发生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比如,孩子会把计划好的事情放在截止时间完成,成人会把工作放到最后一天上交,虽然现在居家,但白天还是习惯用来处理事情,看书,晚上用来写文章,好像默认过十二点才是截止时间。

拖延症几乎席卷了所有人关于自律的渴望,成为每个人的“痛点”。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商学院演讲时,坦言自己曾经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他经常直到考试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复习功课。后来进入商界,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虽然如今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比尔·盖茨表示,时至今日,自己仍在努力同拖延症做斗争,经常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提高效率,不要拖延。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那么何为拖延症?拖延症是指明知道有非常重要的计划需要完成,且知道完成的好处和未完成坏处的情况下,仍然要拖延,导致无法完成原有计划。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拖延症,大多数情况下,产生拖延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喜欢,不愿意所做的事情,或者太难觉得胜任不了,心存畏惧,自我效能感低很难克服,比如在咨询中遇到的休学,厌学的孩子,他们大部分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但会因为作业太多不想写,有些是题目太难一想就害怕,只能一拖再拖,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索性放弃学业。

第二,缺乏明确目标,做事缺少计划性,没有时间管理意识,总是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最后所有的事情都变成紧急的,而无暇顾及做事的结果。

第三,做事追求完美,总觉得还可以更好,但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一拖再拖,等到那个完美的方案出现,最终耽搁了期限。

第四,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再等一等,待在舒适区不愿意出来,缺乏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没完成也不会承担太多责任。


那我们究竟如何去“杀死”拖延症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先开始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先去做比做成什么样更重要。等开始做了再一点点完善,反馈,调整,优化。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事情,做几次深呼吸,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做五分钟,五分钟很快就会过去,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微习惯》把目标细小化易达成,当你得到了正向的反馈,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继续坚持就不是难事了。所以,目标要简单易操作,容易实现,给自己五分钟挑战一下吧。

如果是多任务,先列一个行动清单,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标出来轻重缓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估算时间,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为一个时间点,做完一个25分钟就休息十分钟,在清单上画对勾,满满的成就感。休息时间务必不要奖励自己刷视频或打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预想事情的难度,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很难,惰性就产生了,一直不行动,慢慢陷入内耗,愧疚,自责,懊悔。很多成功人士大佬都有拖延症,没必要为此而惭愧。

当产生畏难情绪时,我们可以借助外力,比如寻求专业人士或者信任的朋友的帮助,减少困难持续的时间,马上解决困难会让行动可以持续。

当我们进行一项计划保证完成时,可以与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结盟,告诉对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完成会有什么样的惩罚,互相监督,彼此赋能。我和女儿会互相监督完成一些事情,如果没做到,我们就会按开篇的说法成为那个“打爆狗头”的人。

放大公开象限也是一个好方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我以前写日记只有自己知道,偶尔就会放松,效果可想而知。当我开始在公众号和平台上写文章,而且是日更,目标就是练就日日不断之功,让自己用输出倒逼输入,即使阳了那几天也没断更,因为心里觉得大家都看着不能停。

当你开始了五分钟,你就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重生的力量。加油吧,朋友,你从不孤单,让我一起来“杀死”拖延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