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在我们的印象中就像是一个魔鬼,每当它来侵袭的时候,我们都如临大敌。
我们严防死守,避免这个魔鬼带来的种种伤害。于是控制、压抑、隐忍这些词汇在我们的头脑中自然的就与情绪一词相结合,即使是高兴我们也要做到不喜形于色。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美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影响。
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发现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把情绪深深的囚禁和压抑在内心,不让它逾越半分,却依旧得不到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相反,那些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己的人,似乎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包容。难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弄错了么?于是我开始重新认识情绪,一个全新的情绪概念刷新了我的认知。
情绪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人天然就会对身边发生的环境事件做出评价,判断这件事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然后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人类进化所决定的,比如当我们面对毒蛇,如果一个人能敏感地察觉到蛇是对自己有害的,从而产生恐惧的情绪,他接下来就会做出相应的行动以保护自己的生命。显然,他比反应和情绪都比较迟钝的人更可能活下去。同样的,面对敌人的伤害,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感觉到愤怒的情绪,然后做出反抗,他也更可能活下去。
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评价它和自身的利害关系,然后产生相应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人类保护自我的一种手段,坏情绪是天生的。
在进化的过程里,对情绪的觉察让我们有机会活下去。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世界和人际关系都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解决许许多多祖先不会遇到的问题。这时,坏情绪就变得不那么有用,反而可能会阻碍双方的交流。
独处时我们该如何对待情绪?
当独自面对情绪时,我们不要试图去控制它,压抑它,而应该让它穿过自己。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冥想一会儿,去细细的品味和觉知这份情绪,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它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找出这份情绪背后产生的原因。情绪不是魔鬼,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信使,告诉我们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身体最初的反应,告诉我们这背后自己所忽略的东西。
交流沟通中我们该如何对待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压抑自己情绪就能让沟通变得更和谐,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如果在沟通交流中压抑坏情绪,只会产生三种结果:
1.缓缓渗透:没表达的情绪会在沟通中泄露。
你以为你用内力压制住了不良情绪,它就会乖乖作罢?它才不会善罢甘休呢!它会自己主动寻找突破口,然后慢慢地向外渗透,在你的沟通过程中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它从你谈话的语气和声调中释放出来;又悄悄左右着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微表情。在不知不觉中,你开始变得过激或者沉默,如此一来,沟通效果大打折扣。最终,被压抑的情绪就像短暂安静的小蛇,总想伺机反咬你一口。
2.惊涛巨浪:没表达的情绪会在沟通中爆发。
情绪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从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滔滔大河,而你却将这一发不可收拾的情绪洪流封锁在内心的闸门里,小小的防线关得住它吗?忍耐多次以后,宣泄的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你做出了很多平时未有的过激反应:大哭、大吼、摔东西、摔门等破坏性行为。你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洪水破闸,一触即发,情绪失控在所难免。
3.嗡嗡作响:没表达的情绪让聆听变得困难。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聆听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沟通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只有听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友谊的小船才能说开就开,驶向达成一致的彼岸,否则就是无效沟通,无法上船更无法靠岸。然而,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却在我们的谈话中搞事情,它充当了一个干扰器的角色,膨胀的情绪在我们的意识里嗡嗡作响,使得我们走神,听不进对方的声音,只关注自己失控的情绪,从而阻塞沟通。
所以,在沟通交流中压抑情绪不但不能让我们客观地解决问题,反而会给沟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对方知道并尊重自己的情绪,这是健康对话的前提条件。当然,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也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
情绪不是魔鬼,只要你能读懂它,接纳它,它将成为一个送信的天使,让你更了解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