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一场错判了38年的冤案
关于胆固醇的误解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1977年,在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里,第一次对胆固醇的摄入开始限制,这也是指南的核心要点之一,对正常人胆固醇的限制是每日300mg,对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胆固醇限制是每日200mg。也就是说,这一套说法,人们已经相信了38年。
然而,2015年年初,美国膳食指南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科学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今年年底将出台的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一条是为“罪大恶极”的胆固醇“洗罪”——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mg的限制将被撤销。为什么要取消这一限制呢?
一、原因
有这样的限制,是基于人们对胆固醇有害健康,特别是对心脑血管有害的认识。
“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高,的确是不好的,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主任胡培英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但是血液中的胆固醇与食物中的胆固醇,不是一回事。”
“其实在1965的时候,美国就有公司用大量数据和例子得出了结论,膳食里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形成影响很小。”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教授李铎说。
20年前我学习营养学的时候,导师已经指出胆固醇是内源性调节,可以不必过分限制饮食,要多多锻炼。没想到20年过去了,还是美国先撤销每日摄入胆固醇的建议的。
二、胆固醇的来源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吃的胆固醇多,自身就分泌合成少,吃的少,就合成多,总胆固醇水平跟自身分泌条件机制有关,跟食物摄入关系不太大。
胆固醇是人体内可以通过其他物质合成的类脂,并非一定要借助食物中的胆固醇摄入。比如每公斤体重,每日在血液中可产生12~13mg的胆固醇,而经膳食摄入的胆固醇往往仅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3~1/7。
很多和尚尼姑长期吃素,但是胆固醇依旧偏高,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也都不在少数。由于长期摄入胆固醇偏低,所以素食者的胆固醇合成和分泌机制比一般人要旺盛,到了中老年,如果身体调节失衡,就算不吃含胆固醇的肉类(胆固醇仅仅存在于动物食品),总胆固醇的含量依旧会居高不下。
总的来说,年轻的时候可以吃一些均衡的食物,比如鸡蛋每天一个,二两瘦肉等肉类,使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保持一定水平200到300毫克,这样身体的合成分泌机制就会不那么旺盛,到了中老年,饮食再清淡一些,就会更好的调节分泌机制。
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
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和血液中的胆固醇并非一回事,锻炼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虽然那些结论在历年来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都没有得到反映,不过,近些年营养学界总结越来越多的病例,以及系列研究后,对于胆固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
总的来说,胆固醇对健康不是一个好东西,但食物中的胆固醇和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能算作“同谋”,所以严格限制每天的摄入量,意义并不大。
锻炼和合理控制饮食,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最好方法。
运动可以使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回肝脏内代谢掉。而另一方面,使得胆固醇增加的“坏的”低密度脂蛋白不会变多。
2015年,一度在营养学界被判了无期徒刑的胆固醇,在38年后终于改判了!
作者:
*本文系茄子营养师特约作者原创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转载请留言与我们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