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微博评论里点赞很高的“恶意”:你弱你有理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1996专员

天的作者 / TGG

“图片来自网络 ”

今天雨下得很大,我叫了一辆滴滴。

接到我后,司机去附近的医院接拼友。到了医院门口之后,一对中年夫妻走了过来。男人背着一个又大又鼓的包,女人倒是手空空的,拿着一个 iPad 捂肚子。

医院门口的车总是堵着的,司机在车窗上拼命挥着手让他们往前走。男人扶着女人,从几辆车前面挤过来。

后面有喇叭一直打着,司机啐了一口,在那捶着方向盘,嘴里骂骂咧咧的。

终于走到车前,丈夫扶着她打开后座车门,看到我已经坐在里面,愣了一下。女人应该是病的有点严重,脸色没有个活人样,于是我打算把座位换到副驾驶。

可还没等我挪到车门旁,男人就迅速让妻子坐了进来,自己坐到了前面。女人缩在角落里,捂着嘴咳嗽,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男人时不时转头过来看,有几次对上眼神,还要抱歉地笑一笑。

他们真的很怕很怕让我觉得不舒服。当时的那种氛围让我觉得,只要我皱一下眉头,那男人就能带着女人下车了。

最近有很多事情发生,前两天在选题会和大家聊天的时候,我还自嘲地说:“最近又忍不住自不量力地关心了一下社会事件,结果每次看完,都是更难过。”

“东北盲人大学生”和“危秋洁”的事,前者是该生父亲向学校要求单独住宿,并希望提供导盲犬、点读笔等物料,被骂得寸进尺,说他应该呆在家里别出来给社会添麻烦。

而后者是,她在日本失联后,被报道“虽有证据证明可能是自杀,但日本还是组织警力一直在寻找”。最后,日本警方在札幌海岸边发现了她的尸体,死因是溺死,根据生前所留,警方推断是自杀。

本来关心她的那些人,开始攻击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自杀可不可以不要浪费警力”,“丢脸丢到国外了”,“为什么死了还要给人添麻烦。”

这些年,网络上的“恶意”似乎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值,互帮互助不那么值得提倡了,“凭什么”变成口头禅,《甄嬛传》里的台词变成了做人法则,“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当代中国社会,指责一个人冷漠,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句夸奖,这意味自制、明理、尊重别人。

在日本,“各扫门前雪”是一个极大的美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说敬语,有极大的分寸感。

在那里生活的人,很怕给别人添麻烦,这种“独立”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夸张到什么程度呢。日本 NHK 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当地的“代替公司”,专门为要结婚的新人提供“代替服务”。

对于作为人情社会的中国来说,这显然有点不近人情了。

但是,同样的情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改变。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线城市,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年轻人不想再像小城市的居民一样,用人情走天下。

或许是被“人情”禁锢太久,规则和能力开始成为主流。对能力的解读,大多是弱肉强食,是适者生存。

这几年“知日”风盛起,年轻人也纷纷被那种克制、疏离的社会环境所吸引了。

逆潮流的东西总是容易引起关注,人情的恶也容易被自媒体无限放大,于是,“不给人添麻烦”成为了一项新的、行走社会的规则。

集体意识的大规模瓦解,也让年轻人学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喜欢集体绑架,不关心陌生人,不去管与自己无关的事。

而每一次出现弱势群体的热搜时,越多地浏览这种评论,就会越容易把这种规则当成常态。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冷漠的传递。

于是,当有人“添了麻烦后”,很多人也开始成为这个规则的守护者,但很少再去思考那些麻烦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的痛苦我们也毫不关心。

“你弱你有理”更是横行,见人就说,见人就骂,即使对方真的是弱者,我们也达尔文式地忽略了,“因为适者生存,因为这是生物链的规则。”

但是,谴责弱者并不会让这个世道变好,除非我们能把所有的弱者揪出来处决掉。

达尔文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可这是生物进化的原则,不是为人处世的法则。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对一个天生比你弱势,正在经历痛苦的人说这些话。

在当下,我们或许都越来越倾向独处了,在被人过分解读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规则下, 我们也很容易暴露出自己非常欠缺的共情能力。

你可以把所有人情的冷漠归结到社会,但唯一反驳不了的,是对陌生人痛苦的探查力。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的陌生人,但痛苦不会只挑弱者,你有幸获得健全的身体,但你不一定会一直拥有健康乐观的情绪。

一味的圣母可能并不是好事,但这也不能把我们推到另一个极端面,去过分苛责弱者、苛责不完美受害者,和任何一位因为心理上的莫大痛苦而选择自杀的人。

我们得醒着,得看到痛苦,从而去感受他。

而做一个没有共情能力的人是无法交流的,他回应不了任何的情感,就像一座冰山,是方圆千里没有人烟的荒漠。

所以,当今天早上,那个女人最后忍不住吐在车上的时候,我才没有皱眉头,而是递给她一张纸巾。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