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也许离每个孩子都很近(亲历)
周末,难得的阳光灿烂的冬日好天气,云娃娃和她妈(我妹)、我和我妈到市里最大的公园万众公园闲逛,这个临时而起的念头,让我们“捡”到了一个孩子。
人大概是“光感动物”吧,万众公园的大广场上黑压压一片,到处是用唱戏、唱歌、跳鬼步舞、甩响鞭、放风筝、舞布龙、扔飞盘、吹泡泡、打球、下棋、健步走等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太阳仰慕之情的老中青少幼年们。云妈感慨:以为是过年呢。4岁的云娃娃应该也能感受到“万众”的压力,她滑个石阶滑梯,都要排队等上几个小朋友。
刚往里走到广场中心,看了几眼被众人围观的鬼步舞者,就听到了几声带着哭腔的呐喊:“爷爷”“爷爷”“爷爷”“哇……”我们同周围的人们一样,静静地看着一个跟云娃娃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在人丛中慌张地穿梭着,用眼睛的余光看她能不能找到她爷爷。小姑娘又喊了几声,不哭了,边自己玩边转悠,等了几分钟,还是没人来找她。
眼看着她要往别的地方去,云妈悄悄拉住了小姑娘。那小姑娘看见了云妈身边的云娃娃,没有哭闹。云妈问她知不知道爷爷的电话,给爷爷打个电话他就能找到她了,小姑娘一脸茫然,又问她妈妈或爸爸的电话,仍是茫茫然的样子,问了好几遍,拿出手机让她自己按键,她的小手停在屏幕前不动。
再问她叫什么名字,只能隐约听清什么“小丢”,问家在哪里,摇头,云妈急了,以为她是害怕不肯说,就说:“一会儿天就黑了,你爷爷更找不着你了,我们也要回家了,你赶紧说你妈妈的电话,你爷爷就会来接你了。”作势要走,小丢“哇”地大哭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问小丢问题,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她只是不吭声,一旁的云娃娃扑到她跟前也想帮忙,小丢真是心大,竟然跟云娃娃玩了起来。看她跟云娃娃年纪相仿,应该也上幼儿园了,网上能查到各幼儿园的电话,于是我问小丢:“你上的什么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知道你妈妈的电话。”她答:“中二班……”我拉过来云娃娃给她示范:“不是这样的,你看小姐姐怎么说,云娃娃,你在什么幼儿园上学?”“中班。”嗯?明显被小丢带跑了。“不是不是,你上的什么幼儿园?!”“绿魔堡幼儿园。”又问小丢:“看见了没?你是什么幼儿园?”“中二班……”此路不通。
在原地等待的时候,云妈又“威逼”了小丢几次让她赶紧说爸爸妈妈的电话,不吭声,一说我们要走,她就立马哭起来。偌大个广场,扫视一圈,仍然没有见找孩子的身影,我们匆匆地想了几个办法:用跳舞的话筒喊话?发朋友圈?去公园管理处广播?拉着小丢在广场上认人?到底怎么办?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真是棘手呀。
既然小丢没有离开原地,按理说她爷爷应该在附近,可是为什么还不来找她呢?我想,只能使出终极手段——报警了,查了下最近的派出所只三四百米远,我们就牵着小丢往公园外走,云妈发了个朋友圈,评论里大家都让她赶紧报警。正走着,看到公园入口处的那些平房,猛然想起管理处也许在那边,赶过去一看,在一堆看唱戏的老年人身后有个小屋,是志愿服务站,正好有个工作人员出来,云妈拉着小丢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把小丢往屋里一送,门一关,说“接下来你们别管了”,让正在唱戏的人广播了一句“谁家孩子丢了来这儿领”,去忙别的事了。
看这流畅利索的动作,我不禁怀疑是不是孩子丢失被送到这里很常见……小屋门上写的那条“失物招领”是不是还包含“失孩”……
云妈仍放不下心,我们也是,就在附近等等看小丢的家人会不会来。有个看戏的老头听了大概情况,说:“她爷爷爱下象棋,肯定在那边下棋呢。”我们走到下棋那儿,很多的老头子在围观,但是不见一个人神色慌张,小丢走失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她爷爷不可能还在气定神闲地下棋呀。
不一会儿那名工作人员走出屋子,见我们还在附近,说让我们放心,要是再晚些时候还没人来领小丢,她们就会报警的,而且她们也询问了小丢,她还是什么都不肯说。
陪着云娃娃在小屋旁的小广场又玩了一会儿,准备离开时,一个微胖的年轻人从走廊那头匆匆走过来,他喊:“易小丢,易小丢!”他正好跑到我面前,比划着问:“你有没有见一个这么高、3岁多的小女孩?穿着蓝棉袄。”我赶忙一指服务站:“在那里边呢,你是她爸爸吗?她之前是不是被爷爷带着?”他一面往小屋奔去,一面应声称是。
我也赶到小屋门边,小丢在长椅上躺着已经快睡着了,见到爸爸她伸出双手,她爸爸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走出门来,小丢的爸爸含着泪开始打电话,应该是在联络正在找人的亲朋们,刚从公厕出来没有看到父女相聚一幕的云妈听了我的描述半信半疑,她走上前问了几句,又说了下小丢走失的情况。小丢爸爸说小丢本来正跟着爷爷玩吹泡泡,不知怎么就不见了,爷爷赶紧给小丢妈打了电话,妈妈又给小丢爸打电话,他正在上班,接到电话马上开车过来万众公园找人,而小丢妈听到消息后就在家里抱着另一个小的哭。
小丢爸说他已经报过警,警车都开到公园南门了,据警方说,今天万众公园还有一个小男孩走丢了,还没找到。正说着,从不远处传来一位大妈的喊声:“易小丢,易小丢!”小丢爸叫:“妈,妈,找着小丢了!”大妈跑了过来,看见孙女眼圈也红了,她说她嗓子都喊哑了,她骂了小丢爷爷一句,说以前都是她和爷爷俩人带小丢玩,看天气好,她在家拆洗孩子们的衣服,小丢的爷爷自己就把小丢带丢了,她打了个出租车立马从家赶来找人。
小丢的爷爷在公园另一边找,我们没见着他。小丢的爸爸说小丢是记得她妈妈的电话的,问小丢,小丢没有吭声,也许她被吓着了,记忆早已混乱。
从小丢找不见她爷爷被我们发现,到小丢的爸爸找着小丢,过去了快两个小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能够想象,他们每一个人的心每一秒都在受着油煎刀剜般的折磨,不知道孩子将面临什么,不知道下一秒有什么坏消息会传来,万幸的是,最终找到了孩子,那就好。
晚上回到家,云妈将经历了这一切的云娃娃拉出来“现身说法”,问她如果遇到跟小丢一样的情况,找不着妈妈了怎么办,要是有人说带她找妈妈,她会不会跟人家走,云娃娃十分肯定地点点头,云妈急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不能跟陌生人走啊。”云娃娃不解:“小丢她不是跟着你走然后找到妈妈了吗?”云妈很无语:“因为我不是坏人啊,你……”她不知道怎么教育下去了,我想了想说:“也是,云娃娃今天看到的是好的一面,想不到会有坏人,毕竟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啊,或者小孩子也能辨别出来谁是好人?是不是可以告诉云娃娃带着孩子的大人不是坏人?”但还是不能绝对地这么说啊。
云妈又问:“你总记得妈妈的手机号吧?”云娃娃信心满满:“记得,139……”云妈和我一听她背的号码,快跳脚了:“什么?!前面几位是外公的号码,后面是妈妈的,你全记岔了……”云娃娃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把云妈的手机号背得溜溜的,没想到现在完全靠不住。再问她家庭住址,说得出小区名,其他的就答不上来了,怎么,跟平时教她的出入有点大啊?这可咋出去闯荡江湖?任重道远……
孩子……走丢?我突然记起,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打报警电话,正是因为一个小孩子。上大学时,某个夏日晚自习下课我和同学往宿舍走,在宿舍楼下柳树的阴影里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仔细一看,是个两岁左右还不太会说话的短发小姑娘,在她旁边没有大人陪伴,来来往往的都是大学的学生们。问她话什么都问不出来,抱着她走到宿舍区的大门口,正在发愁,同学建议打报警电话,一旁的保安听了以后也说赶快报警,我十分紧张地和同学一起拨通了电话,说明了地点和事由。
然后,就更紧张地等待警车的到来。正在等待的时候,路过一名陌生的往宿舍区走的同学,她看见那个小孩,说:“咦,这不是小吃街香香香面馆那家的孩子吗?我经常在那里吃饭,她怎么跑这儿了。”一听有人认识,保安就和那个陌生同学领着小孩往面馆去,回来说果然是那家的孩子,恐怕父母正在忙,连孩子不见了都没发现,小孩独自徘徊的宿舍楼,离面馆已经有几百米远了。再后来,警车来了,又走了。
我的家人也经历过找孩子的状况,还不止一次。不过,其中一次是“乌龙事件”。我上小班时的幼儿园和爸爸教学的初中相邻,放学以后我会自己跑到爸爸的办公室等他下课带我回家,有一天他下课找不见我,办公室没有,校园没有,幼儿园没有,他一边在学校用大喇叭广播,一边派学生骑车回老家看我有没有自己走回家,还是没有。正焦头烂额,他又回办公室找,竟然听到了微微的鼾声,一看,我自己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睡着了,把我喊起来,再一看,睡得太熟,尿裤子了。至于后来,我爸把湿裤子烤焦,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另外一次,就是“集体失踪事件”了。那个时候我和妹妹是刚上小学的年纪,天已经黑了,爸爸妈妈去走亲戚还没回家,在外边玩耍的我俩叫上邻居的两个小孩,说不如去找我爸爸妈妈吧,然后向着想象中的外婆家的方向出发了。大路上行人很少,路灯发着微黄的光,我们一边走一边玩,就像探险一样,等到家里人找到我们天已经很晚了,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想着,咦,怎么爸爸妈妈已经回到家了,一路上走过来没看到他们回来呀。到家以后,我记得那是一场狂风骤雨带闪电雷鸣的严重批评。
等到再大一些,有了叛逆心理的孩子还会自己选择“离家出走”,比如我,也曾因妈妈的责怪在心里策划过出走。一次冬天临近晚饭时分,跟妈妈拌了嘴,气呼呼地走出门去,蜷缩着蹲在大门外的角落里,我脑海里尽是要怎么离开家,怎么计划花钱,往哪里去,想啊想,想到气消了,肚子饿了,外面又黑又冷,觉得还是先跟妈妈道歉吃口热饭的好,又策划了各种请妈妈原谅的场面,我低着头进屋,还没张口说出“对不起”,妈妈就嚷着赶快去吃饭,她的气其实早消得无影无踪了吧,更没发觉一场已然泡汤的出走计划。
有自主行动能力的大孩子也许更不让人省心,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娘家的亲戚有个上初中的女儿,考试前夕因为不堪学习压力离家出走了,家里十多个人出去找她,大半天才找到,还好没出什么事。妈妈给我讲完这件事,说着说着自己哭了起来,她说如果是我和妹妹离家出走找不到,她就不活了。我很震惊,印象里那是妈妈第一次为着我和妹妹说这么直接的话,同时我明白,无论怎样,我也不会离家出走的。
大概,从小娃娃,到半大的少年,家长为成长中的孩子们操的心一天也没落下过……青春期的孩子赌气离家的解决之道,是父母与他们的良好沟通,至于像云娃娃一般大的小屁孩,在我看来预防走失的重大责任在家长和社会的教育。
小丢的走失细究起来能说明一些问题。她还有个弟弟或妹妹,“二娃”的来临极大地分散了家长的注意力,原来是一家几个人看着她一个,现在最多只能一个到两个人看管她,再加上老年人精力不济,难免疏忽,客观上,人山人海中,小不点的身影太容易被淹没,一个瞬间就会看不见她。
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只能提前防范。让孩子记牢一个大人的电话就好,不用多记,以免像云娃娃一样混淆;明确地、反复地让孩子记诵姓名、住址、幼儿园名称,演练一下看突发状况下能不能说出来;只是告诉孩子走丢了原地不动或者要找穿制服的人并不实际,组织孩子们实地认识公安、消防、列车员、交警等等机构的人员和标识,多一些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效果会更好吧;外出到人多的地方活动,小孩子穿颜色鲜明的外衣更容易被看到,小丢当时穿藏青的棉袄黑色的裤子,走失混入人群后很难被发现……
千防万防,对于孩子来说,走失一旦发生,他们自己能做的特别少,年幼,无力,全无社会经验,心智完全不成熟,后果不堪设想……家长第一时间报警、到重要地点找寻,我想是最主要的,而且社会上有很多防走丢和找回孩子的实用方法供参考,一个非专业人士如我就不自作主张了。
我之所以能较轻松地讲讲亲历的小丢的事,只因为她最后被家人领回了,惊险过后风平浪静,那天在公园里走丢的另外一个孩子,祈祷他也是平安归家。每个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被动或主动地面临着走失的危机,走失也许是一场精彩的冒险,也许是万丈深渊,既然不能把孩子们拴起来限制自由,能给他们的,就是家庭、社会各方建起守护他们的坚实堡垒,看着他们去探索,去冒险,最后安全地幸福地回家。
(文中人名地名皆为化名,如有雷同,嗯,看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