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前言:《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我是一个狂热的《红楼梦》爱好者,自从三十年前我看了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我就深深地爱上了《红楼梦》,真是“红楼一梦深似海,共结平生不了缘”!这些年我读了《红楼梦》原著二十多遍,只要是研究《红楼梦》的图书我都买下来认真阅读,同学、亲友、同事都笑称我是“红楼梦痴”,问我为什么如此喜欢《红楼梦》呢,我想借此篇文章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交流分享我阅读《红楼梦》的体会和享受。
前几天一个同事问我她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准备报个语文补习班,其中重点给孩子们讲四大名著,问我有何建议,我想结合我读书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作为一名男孩子我天生就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感兴趣,因为这些书里有我们喜欢的打打杀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等情节,满足了少年心中的英雄崇拜情结和渴望放纵自由的理想。我在小学时把这三部名著都读了好几遍了,但说实在的《红楼梦》我是真读不下去,因为当时家长也不鼓励我读,据说是因为《红楼梦》是少年少女谈恋爱的书,害怕我“早恋”影响学习。另外我自己简单翻了翻《红楼梦》发现没有打打杀杀、镇妖除怪的有意思的情节,就不喜欢看了。直到87年那个暑假我看了电视剧《红楼梦》,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原来《红楼梦》讲的是这么回事,原来《红楼梦》中的女孩子这么美,原来《红楼梦》中的故事这么感人,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红楼梦》原著细细地研读起来。但由于自己的学识浅薄阅历有限,还是对《红楼梦》一知半解,所幸这些年我一直不停地阅读各种“红学”著作,另外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和学识的提高,我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对《红楼梦》是百读不厌更加热爱了。成年后当我重新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时,心中充满厌恶和怀疑的情绪。其实很多专家也对这两大名著提出了批判,我非常赞同刘再复先生的看法,他说:“这两部书传播“江湖盗贼思想”,青少年如果以《三国》《水浒》中的英雄为榜样,将会对广大青少年造成巨大的毒害!青少年越是看《三国》,就越长心机心术,心理越变态,变得越来越圆滑世故,丧失了所有的天真与诚实。《水浒》崇尚暴力,鼓吹杀戮、造反有理,提倡赤裸裸地丛林生存法则,对青少年的心灵毒害更巨大。《水浒》《三国》一部是暴力崇拜,一部是权术崇拜,严重影响和破坏中国的人心,造成社会到处是“三国中人”、“水浒中人”,这两部书正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基于以上认识,我建议同事不要鼓励孩子阅读《三国》《水浒》,有条件的话老师家长辅导孩子阅读这两大名著,前提是进行批判性地阅读。但古往今来无数的名人大家和诸多读者都对《红楼梦》给予赞美和推崇。如潘知常教授说:“《红楼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圣经和美学圣经。假如没有这本书,我真难以想象,伟大的世界文学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样的;”白先勇先生也高度评价《红楼梦》,他说:“这部书是天下第一书,它有极深厚的宗教哲学思想,但却能以最鲜活动人的故事人物具体表现出来,《红楼梦》最好看,无论翻来任何一回,都能引人入胜,叫人无法释手,追看下去,它是我们民族文化集大成的旷世杰作。”刘再复先生非常推崇《红楼梦》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热爱《红楼梦》,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最大的宝藏就在《红楼梦》中,它不仅有最丰富的人性宝藏、艺术宝藏,还有最丰富的思想宝藏、哲学宝藏。”
我也非常同意上述专家学者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但真正要读懂读透《红楼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高中阶段以前的孩子不要读《红楼梦》。因为要读懂《红楼梦》需要有扎实文言文的基础,要熟悉历史事件和历史典故,还有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比如书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有诗词、散曲、歌谣、诔、赞、酒令、骈体文、拟古文等,它们是《红楼梦》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扎实的文言文及古典诗词的基础,根本读不懂。高中阶段前的孩子们无论是文言文基础还是人生阅历都太单薄,不适合读《红楼梦》。我一直主张孩子们读书要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逐步加深阅读,不要拔苗助长,否则会使孩子们对阅读《红楼梦》产生厌烦畏难情绪。我的建议是先让孩子们看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这是目前最好的一部准确表达《红楼梦》真实思想内容的电视剧,孩子们看电视剧心理上没有反感,在观看电视剧中对《红楼梦》的理解最直观最浅显易懂。看完电视剧后再让孩子们阅读《红楼梦》原著,不要着急要让他们至少阅读原著三至五遍,这样他们对《红楼梦》基本上入门了。等到他们上大学后如果对《红楼梦》还是感兴趣,再慢慢看一些《红楼梦》研究专著,使自己更加读懂读透《红楼梦》。比如我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非常喜爱,我就买了几本专门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的专著,花了一年多时间读了四五遍才彻底吃透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的内涵和意义,使我对《红楼梦》的理解水平更上一层楼。但在选择阅读何种《红楼梦》研究专著中一定要慎重。现在市场上充斥了《红楼梦》研究丛书,但我认为那些所谓“索引”“考证”式的《红楼梦》研究专著对读者完全没有指导帮助作用,最明显例子是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大谈特谈秦可卿是前太子的女儿,想创立《红楼梦》研究中的“秦学”,这种研究离开小说主题矫揉造作卖弄学问,与读者没有互动形成不了共鸣,钳制了读者的阅读自由,是典型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比较欣赏白先勇的《细说红楼梦》和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这两本著作,它们紧扣《红楼梦》原著,逐回逐集地分析讲述《红楼梦》的原著,给读者介绍每一回中的典故出处、历史常识、诗词知识、人物的语言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本回中的情节与上下回如何衔接、与全文有何联系等等,这样使读者真正能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真正帮助读者准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精神。这些年我正是通过阅读像白先勇、蒋勋等有思想有责任有良心的专家的著作,使我真正地读懂读透了《红楼梦》。
我并不是逼着大家读《红楼梦》,我只是觉得作为中国人在一生中没有读过《红楼梦》真是一大遗憾。多丽丝.莱辛说过:“你年轻时感到厌倦的某本书,到了你四、五十岁时,会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伟大的经典作品魅力就在于你无论何时接触到它,你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忍不住爱上它。我之所以二、三十年一直狂热地热爱《红楼梦》,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我赞美欣赏推崇宝黛之间纯洁伟大的爱情,深深地爱着诸多纯洁的红楼女儿们,特别喜欢林黛玉。我通过读书认识了许多我精神上的“恋人”,比如外国的有《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白痴》中的娜斯塔霞、《飘》中的郝思嘉、《奥赛罗》中的黛丝德蒙娜……中国的只有林黛玉。《世说新语》中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衷,正在我辈!”青春是什么?一场梦。爱情是什么?那场梦的内容!《红楼梦》中最动人最伟大的正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林黛玉不仅如花似玉风流婉转,而且才华横溢博学多才,更加可贵的是她活得最纯粹,根本没有功利之心,她追求纯粹的美纯洁的爱。宝玉爱上林黛玉正是因为她具有一颗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只有林黛玉最理解宝玉最懂宝玉,他们两人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郎才女貌,而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来的思想相近、情趣相投、志向一致、心灵契合的真正爱情。我承认我读《红楼梦》就是因为喜欢林黛玉,我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愿意和她一起忧伤、一起快乐、一起诉说。我心底也渴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一位与自己灵魂相似,具有相同思想高度,且能够以树的姿态并肩站立的林黛玉似的爱人。
二是阅读《红楼梦》使我增长了知识,收获发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给我以美的享受。《红楼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疗饮食、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等无所不包。这些年我越读《红楼梦》就越发现自己对书中的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无知,逼着我不停地学习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各种有关著作使我的古典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红楼梦》的研究欣赏能力突飞猛进。这些年《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枕边书,相伴不离,常读长新,每次读《红楼梦》都能带给我美的享受。当我感到孤独寂寞时,我会打开《红楼梦》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等情节,它让我分享了他们青春的浪漫与快乐,驱走了我心中的孤独寂寞;当我伤心难过时,我会打开《红楼梦》阅读“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等情节,读后往往让我泪流满面怆然涕下,使我悲伤的情绪得以宣泄;当我失恋或者和恋人发生矛盾时,我会打开《红楼梦》阅读“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等有关宝黛之间爱情波折的情节,读后我意识到少年时我们追求爱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和领悟!……总之阅读《红楼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对于我而言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一样是我追忆我以往美好生活的密室密码。
三是阅读《红楼梦》使我更好地欣赏领会人生的悲剧意义上的美,启发我思考人生认识自己,让我正确认识人生的真谛、生活的本质,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红楼梦》是一个悲剧,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对悲剧理解不深,中国书法上有个概念叫“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读《红楼梦》的体会是只有到中老年后,经历过人世沧桑,经历过生离死别,经历过爱恨情仇,经历过欺骗背叛……才能更好地领悟《红楼梦》中深刻的悲剧意义以及它给我们带来关于人生的启迪思索。《红楼梦》宣扬世事如梦人生空幻“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但它的解决方法是让宝玉出家做和尚,解脱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议论中,充满了“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悲伤和求索不能。这种哲学思想是老庄的思想,想通过避世遁世来逃避责任,逃避面对人生的痛苦。这种思想类似叔本华的“人生是痛苦无聊”的哲学思想,这也是王国维主张的,所以他自杀了。我很赞同潘知常教授的观点:“他赞同鲁迅先生的思想,即人活着就是因为他没有意义,那我就跟没有意义共死共生,跟没有意义共死共生就是我的意义”。鲁迅先生提倡“坟”的哲学,只有往“坟”走的那个过程是有意义的。鲁迅先生把自己一生都置于不施麻醉的绝望之中去反抗绝望,这就是他的人生选择。其实外国许多哲学家也都提出类似观点,我最喜欢加缪的观点:“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人生有何意义?面对这荒诞的世界,自杀和依靠信仰(出家或信教)都是在回避问题,而人真正能够把握的是拥抱荒诞并在此前提下充分地度过人生”。我的理解是:我活在世间,世界给我最大的慈悲就是“除了人的身份,我一无所有;除了热爱美和生活的激情,我一无所知”。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要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世界中带着伤痛真实的生活!
最后我用一首诗再次表达我对《红楼梦》的热爱: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红楼梦》。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附建议阅读《红楼梦》的有关著作:
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全册八本;白先勇的《细说红楼梦》全册二本;潘知常的《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全一本;刘再复的《红楼四书》全册四本;刘梦溪的《情问红楼》全一本;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全一本;李希凡的《红楼梦人物论》等。
2018年3月2日夜写于书房
87版电视剧《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我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