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孤独,是为了以后不会孤单
最近有人说我怎么把朋友圈都删了,而且也很少在朋友圈看见我的踪影,也有人私聊我是不是屏蔽ta了,于是我把自己的朋友圈截了个图,逐个回复说不是,只是全删了而已。
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个动作——在微信聊天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打开朋友圈,刷新一下朋友们的最新动态,然后习以为常地点个赞,发句评论,以此来消遣时间。时过境迁,如今的朋友圈再也不像是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那样,单纯地发表某些事的感想,表达某时候的心情,更多的是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微商代理广告。各种招代理,卖广告,发售后。多么惊人的相似,仿佛回到好些年前,微博刚诞生的日子里,人们欢喜地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发表着最近经历的人与物,是与非。然后在那之后,依着剧本那样逐渐充满了各自营利性的广告。曾经纯真的的一个大众感情平台如今充弥漫着浓浓的铜臭味,乌烟瘴气。
发广告就算了,可以爱看不看。可以有些微商为了更大的宣传效果,把整个好友列表点了一遍,还厚颜无耻地发个群发消息“帮忙转发第一条朋友圈”之类的话。平常人可能不会太在意,可是细心一想,这与道德绑架有什么两样,仗着彼此朋友关系,千叮万嘱叫朋友转发这转发那,这摆明是赤裸裸的友情绑架,叫别人情何以堪。更可恶的是拒绝了居然还不高兴,怎么了?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要是这友情就值这短短几十字和几张图片,我宁可不要。
总感觉朋友圈已经变质了。每次打开朋友圈,广告漫天飞,不时也会看见各种转发链接。又或许我态度变了,看厌了朋友圈里各种晒美食,秀恩爱,以及小小事情就长篇大论的吐槽于谩骂。搞了一大堆,无非就是刷一下存在感:我在哪里?做着什么?想些什么。现在一点芝麻小事就发朋友圈,一年以后你再去翻下自己的朋友圈,我相信,你肯定会觉得自己是个傻逼,自己有多么无聊。
说回我为什么清空了自己的朋友圈,我只是觉得这些都很没必要。可是你说你今天发生了很重大的事情,想发朋友圈纪念一下。我会说,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应该记在脑子里,而不是靠着这些身外物成为自己记忆的载具,你现在翻翻过去自己记录下的一事一物,扪心自问,哪些你还对之保留着当初那份深刻的感情,我保证,寥寥无几,如果有,心里知道。到最后,这当初的一纸一笔又发挥了多少作用。我就是一个例子,当我翻回去看以前的足迹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再也回忆不起当初那份心情。那一个个敲出来的文字,一幅幅拍下来的图片,变得像一个空壳,很空虚。
于是我干脆把朋友圈这微信功能也停用了,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不想把我的一生寄托给这些物质载具;更不想把自己的时间耗在别人的生活里——取悦了别人,浪费了光阴。
与其拿着手机消磨时间,倒不如放下手机,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该做什么。看看书,沉淀一下浮躁的心情;打打球,放松一下紧张的思维;睡睡觉,舒缓一下劳累的身体。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一次,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的确,回眸过去20年间,我一直模仿着别人生活着,释放了太多的情感,真的累了。这一次,我要把自己沉淀下来,我想压抑住自己情感,不是变成无情,而是不再随意,我按着自己的剧本演出,不再成为别人的替身演员。
独生的我,一个人久了,会逐渐喜欢一个人的生活。不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人打扰。独自做着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挺好的。上个周末妈妈问我暑假有什么计划,我说有,她问我是什么,我回答不知道。然后她说了一大堆,我都是应声附和着。哪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我当然知道她是出于关心的态度问我,可是万一我说了,按照这么多年的了解她一个劲的七嘴八舌说这说那,明明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她非要干涉我,强行我按照她的意愿活出她心里我的样子。我相信这同时也是在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干涉性教育。最终我还是没有告诉她我的打算,我始终喜欢不被干预的生活,即便以后工作上会有被上级干预的工作,但生活上,我拒绝。
有些事,应该要自己去完成。别被那些热血动漫欺骗了,你以为路飞有了羁绊就可以成为海贼王,鸣人有了羁绊终于当上火影。有些事,感动过后,就应该适可而止,因为它终究不能成为你前进的GPS。现在的社会,靠近自己的有谁不是为了有利可图。唯一的出路,就是默不作声,孜孜不倦,最后一鸣惊人。
与其浑身解数地混入别人的圈子,倒不如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然后开拓一个新的圈子,而这个圈子的中心,便是自己。
我想用大学这几年,去完成想做的事,去见想念的人,去游梦想的地方,然后拿着毕业证,心满意足地回家。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现在的孤独,是为了以后不会孤单。
人生在世,最值得欣赏的画面之一就是看着当年打压讽刺我们的面庞们望着我们义无反顾的犯二后取得的出色成就时瞠目结舌的画面。—— 杨奇函
最后,祝贺骑士,恭喜克利夫兰,恭喜勒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