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漫想--人才、边塞、诗意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粉笔老怪

因为自己姓氏的原因,所以对马这种动物关注的就多了一些,比如说奇蹄目,草食,善于奔跑;比如传统上中国国内的是蒙古马;比如汉武帝派李广利去大宛国去求的汗血宝马就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等等。

马的分类很多,驽马、千里马、五花马、大宛马,马中名马很多,项羽的乌骓马、曹操的爪黄飞电、刘备的的卢马、吕布和关羽的赤兔马,陪伴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等等,因为在军事和生产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所以《相马经》这样的书在古代就很流行,因为马的重要性,在史书、诗词、文章中涉及到的也很多,比如长平之战中秦国的骑兵乱了赵国的部署,卫青霍去病靠骑兵奔袭千里一举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李靖靠骑兵俘虏了吉利可汗,常遇春徐达蓝玉也都是靠骑兵立下赫赫战功,李贺曾有《马》诗二十三首以抒心志,边塞诗人很多诗句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提到了战马之类,又比如韩愈以《马说》来比如与人才和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在诸多成语和熟语中也多有马的影子,如“龙马精神”、“鲜衣怒马”、“快马加鞭”、“路遥知马力”等等。

综上言之,马这种动物,在中国的文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再细分起来,马在文章中,一类的确是在写马这种动物,不管是黑马、白马、红马、五花马,生活中的马,战斗中的马,也都是动物性的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第二类是借马自比,希望收到伯乐的重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李贺在借马自比,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第三类是诗词中,马这种意象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塞外意象或生活意象。如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马身上穿着铠甲,一下子就与普通的马匹分别开来;王昌龄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这句与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塞外苦寒,马鸣萧萧,肃杀之气袭来,有战争之寒气。

生活意象有很多,不是所有的人都养得起马,所以马代表富贵,典型代表如李白的“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这与后来俗语中的“白马王子”有直接的被继承关系。少年,风华正茂,还是贵族,血脉高贵,不用担心地位与金钱的困扰,银鞍白马,风流潇洒,春风和煦,暖意融融,百花争艳。李白的确是天生的诗人,仔细品味这句诗,把富贵风流的贵族少年那种丰姿神韵描写的如此传神。

又比如马代表一种诗意的态度,比如白居易的,“落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又比如“落花踏进马蹄香”,踏青之际,花香氤氲,促马而行,如诗如画。

至于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把快乐与速度一并入诗,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比如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把瘦马比做自己这位游子,浓重的乡愁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堆名词表达出来,无一句直说乡愁,每一字却都在表达乡愁,真是驾驭语言的高手。

当然,像后来臧克家笔下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把老马当做千百年来忍辱负重的农民来写,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就加深了马的文化含义。

因为机械的普及,代步工具从畜力变成了汽车、火车、飞机,让连续劳累了上千年马终于可以休息了。现在除了部分人还在养马、骑马外,大部分人对马的认知只停留在间接知识上了,相比较曾经的经历苦寒,负重,我更愿意在马术比赛上看到它们轻盈的舞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