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说一说对商家而言京东哪些地方不如天猫
猫狗大战愈演愈烈,其实对于广大吃瓜群众来说,这已经变成一个全民娱乐的事件了。在各个论坛上,也会有猫狗各自的粉丝吵的不可开交,有说京东好,也有说天猫好的。笔者分别做过天猫和京东,从商家的角度分析一下两个平台的区别。
所有在本文展现的数据、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过消息,或者来自官方说明,例如收费情况来自对应的天猫规则和京东规则。如果阿里或者京东觉得某些信息并不属于公开可以探知的渠道得知的,侵犯了其权力,欢迎联系笔者,笔者将删除并道歉。
首先,针对网上几个热门观点,笔者先进行一番说明
一、 京东和阿里的对比
很多人把京东对标阿里,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准确。
阿里旗下有很多平台,其服务对象、运营方式也不一样。
阿里巴巴:批发
聚划算:团购
淘宝:C2C
天猫:B2C
闲鱼:二手交易
京东:B2C
拍拍二手:二手交易
据悉,京东开始开始重新涉足C2C业务。
所以京东以前对标的是天猫,现在对标的是天猫+淘宝,拍拍二手对标闲鱼。
至于有人说京东闪购可以对标聚划算,或者京东秒杀可以对标聚划算。老实说,个人观感,从大部分品类来说,这个体量还称不上可以对标聚划算。
二、 京东正品率高一点,天猫假货率高一点
这里想说的是,包括京东而言,我们都仅考虑B2C业务,不考虑C2C业务。C2C业务的假货率各个平台都差不多。
仅就B2C业务来说,只要是品牌的官方旗舰店,都是品牌直营的,或者说是品牌授权运营方运营的,货源均是品牌直接提供。所以一般情况下,同样是一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平台卖正品,一个平台卖赝品。尤其是国际/国内大牌。
因为基本上,对于品牌来说,在哪个平台上开店只不过是多一个渠道而已,货都是放在同一个或者同几个仓库里的,你在任何平台上购买,都是从同一个渠道发货出来的而已。
至于有些人说京东买到二手货可能性高一点,因为退货方便。这一点在品牌自营的
旗舰店里面是不成立的,因为前面说了,放货的地方是同一个。除非分渠道分仓了,不然退货进仓的商品发往各个渠道的概率是相同的。
以上,不包含京东自营店。京东自营店是京东买断货在京东上售卖,这个货权属于京东,货源并不一定是直接从品牌方处进货,有可能是从经销商处进货。虽然说,官方旗舰店也有可能是这样的模式,品牌方授权某家运营公司(多见于美妆行业),但是1、有授权,货源直接从品牌方处来2、这种运营公司如果卖假货被发现了,就会失去合作机会,对于一家体量不大的公司来说就是损失惨重。
反观京东自营,大家也可以看到新闻也有“京东自营不是京东商城自营”,这话从法律上讲的十分科学。像很多房地产公司,造一个新项目就会成立一个新公司,事后再注销掉一样。京东此举也是这个套路。
C店、自营店的假货率、二手率,请大家自行根据自身观感判断。本人只说官方旗舰店的货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大品牌的。
三、“ 二选一”&品牌商家在京东上面的增长率比在天猫上面的增长率要快
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字游戏。
作为一个商家来说,从年销售额1000万,增长到2000万,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如果从1亿,增长到2亿,这个就难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天猫体量是个1个亿,可能明年做1.2个亿还过得去,增长率20%。你在京东体量是1000万,可能明年努努力做了2000万,增长率100%。
看上去100%比20%的增长要快,但是实际上,天猫增长的量可能比京东一年的量还要大。
个人以为,这也是很多商家自愿跟天猫签订独家协议的原因,站在商家角度,只在天猫上做,带来的经济收益,比在京东上每年成长100%还要大,那为何不签呢?尤其是京东能年年保证高增长吗?
这是品牌经过计算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天猫逼迫的结果。这是一个对品牌和天猫双赢的结果,但是对京东不是,自然就会跳出来“反抗霸权”了。
当然,站在京东角度来说,强调高增长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宣传策略。
四、中小品牌成长迅速
大商家出逃,二选一也好,还是像优衣库一样在京东平台昙花一现的大品牌也好,京东平台大品牌正在撤离是一个事实。
因此,一个平台的流量,自然而然就是的就涌向小商家。一个蛋糕分的人少了,剩下的人分到的就多了。
同样,站在京东立场上,这是宣传策略,没有什么对不对的事情。要是我,我也会这么说,但是作为旁观者,还是忍不住把他的遮羞布给揭下来。
说完这几个传的沸沸扬扬的观点之后,笔者开始对比一下从商家角度,尤其是大品牌的角度,哪些地方京东不如天猫。
一、平台费用
选取两个讨论比较多的类目进行比较一下,其中天猫如果达成一定的销售额的话,是可以减免或者部分减免当年的年费。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其实对大商家来说固定年费(京东:平台使用费,天猫:软件服务费)这笔费用,并不是很大的一笔钱。主要是抽点。在女装类目,京东相较天猫高了3%,手机类目,京东比天猫高了4%。虽然只高了几个点,但是如果一个商家年销售额达到亿级或者是千万级,这个钱就不是小钱了。
二、 搜索
两者都有不同自有业务与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有人将天猫超市比作是京东自营,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是不准确的。京东自营更像是自营,京东买断货,然后赚差价。天猫超市还是赚提点,天猫并不吃货。这个是最大的区别。
从搜索流量方面来说,笔者各选取了两个品牌直接在天猫和京东搜索页搜索,来进行分析。
天猫这边,笔者选取的是海飞丝。搜索海飞丝,在搜索框下面显示的是宝洁官方旗舰店,即品牌自营的店铺入口。下面搜索结果,很明显,天猫超市的商品在搜索的时候是有加权的,但是如下图,在天猫超市旁边会标注“等更多商家”,点进去有各个天猫商家的同类型海飞丝商品。同时,在第二屏,还会有官方旗舰店商品露出。
同样的方法,我们在京东搜索一下七匹狼。
首先显示在搜索框下面的是京东自营的七匹狼内衣旗舰店。
在下方的搜索结果里面,基本都是自营的商品,而十分有趣的是,七匹狼的官方旗舰店,在众多的专卖店的排序下面。请注意,“旗舰店”和“官方旗舰店”是不一样的。旗舰店,意味着很可能并不是品牌自营的。
当然,为了比较的较为明确、客观一点,我们也说明一下天猫搜索七匹狼的结果。在天猫搜索七匹狼,天猫在搜索款下面显示的是官方旗舰店的入口,在下面的搜索结果里面前两排商品有30%是官方旗舰店的,而京东搜索结果前两排商品中,0%是官方旗舰店的。
结合上面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
1、牵扯到天猫超市和京东自营的商品,在搜索排序上,天猫和京东都会对这部分商品进行搜索加权。
2 天猫超市商品,仅限定于食品、日用百货、母婴、酒水等类目,也就是说只有这几个类目的官方旗舰店会受此影响。而京东自营,可能各个类目都会受到此影响
3、天猫对专卖店和官方旗舰店的搜索排序管理更倾向于给予官方旗舰店,而京东,对官方旗舰店相对并没有那么友好。
各位买到假货的消费者可以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买到假货的店铺是C店?自营店?专卖店?旗舰店?还是官方旗舰店?
我认为打击假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是品牌自营的官方旗舰店的搜索排序靠前。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都会有一个苦恼,自己只是平台方,不是执法方,怎么样来处理这些平台假货呢?我的建议很简单,你们没有执法权,但是你们有选择权,你们可以通过类似展示更多的品牌自营的官方旗舰店的商品来主动的提示消费者,这里店铺的商品是正品,而不是把优质资源让渡出去,尤其是在搜索品牌词的时候。
有人也许会说,你这是打击小商家。
其实并不是,我全篇的立场的确都是站在大品牌商家上。但是何为假货?一个小商家设计打版打样的商品何来假货?假货就是冒牌,冒的是什么牌?冒得就是大品牌。在搜索品牌词时全力向官方旗舰店倾斜的确是保护了品牌官方旗舰店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老实做生意的小商家并不会冒用大品牌的品牌词,所以这个操作对小商家没有损害。
另外,京东搜索排序还会将是否采用京东配送放在搜索排序规则之内。
如果说阿里系不能使用微信支付,腾讯系不能使用支付宝,双方已经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十分不公平的话,这一手更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京东物流对顾客端也许不错,但是对商家端而言,个人体验并不好。报价方面因为各个品牌对各个物流供应商议价能力不同,而且这个价格并不是公开信息,所以不能透露,但是可以结合上面提点的情况,各位看官自行脑补一下。
三、后台
这里的操作后台我不并不想铺开来讲,总体来说,京东落后太多了。
这里我就选取对商家整体运营有挺大关系的数据系统。天猫是生意参谋,京东是商智。
首先还是看一下价格问题。
商智高级版笔者购买的时候是4000多,那时候感觉完全不值得这个价格。现在降价了,稍微感觉可以接受了一点。由于各个功能也许牵扯到天猫和京东的商业机密,笔者不便在网络上公开陈列双方的功能进行一一比较。
笔者仅说总体观感以及列举几例基础的功能进行比较。
首先说说总体观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用两者进行工作之后,对阿里自称是数据公司感觉颇为有理以及信服。生意参谋的数据虽称不上十分全面,但是该有的基本都有,数据来源较为准确。对比商智,套用一句商家流传的玩笑话,商智真不亏是“智商”倒了一下,智商明显不在线。
首先说一下基础数据服务,商智是2017年上线的,查看往期的数据可以发现和以前登记的数据碰不上。再说流量维度,拆分的极不精细。对比生意参谋,生意参谋可以看到各种细分流量来源,会给到追踪的链接,让商家知道流量是从哪里进来的。数据的滞后性,也是商智的一个重要问题。稳定性的话,双方都有不稳定的时候,但是考虑到阿里和京东体量的区别,这里还是替商智捏一把汗。
除了基础版之外,商智和生意参谋都有附加模块,相当于人民币玩家和普通玩家的区别。但是商智提供的热力图,至少在笔者还在做京东的时候,热力图无线端板块还未上线就开始向商家收费了。
总结一下,京东作为追赶者,这几年的进步的确是非常大。但是作为商家来说,京东从客观因素上来说,体量跟不上天猫,这也是最重要的。从其主观因素上来说,其后台友好度、先进程度、开放程度均还未开发完善。这两方面加在一起很可能是商家更偏向天猫的原因。
但是笔者并不是想要否定京东,而是阿里其优势并不仅仅在于其体量大小,而是其作为行业龙头,成为了行业基准制定者。京东很努力的在追赶天猫,但是从其行动上来说很明显是针对阿里的各个优势点进行攻击。这是典型的跟随行为,一个跟随者要超越在它前面的人,实属不易。希望京东不仅在营销、公关的能力上下功夫,更重要和更迫切的是加强自身硬实力,并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