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磨玉随记(二)

2017-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小菜刀

接下来就是当代关于河磨玉的一些流传,也有待考证,据说最初发现河磨玉的时候,流行的是去皮,这点大家都觉得可惜,糟蹋东西,其实最初的和田玉大部分都做成了茶壶茶杯用来出口了,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认知,去了皮的河磨玉因为玉肉细腻润泽再制作成成口出售。而且当时河磨也是极其廉价的玉料,论车卖,这样的好时候没让我们赶上。再有的说法就是学徒工人手一块河磨随便雕,这个说法有待证实,毕竟河磨作为籽为收集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需要耗费人力的。岫玉的价格和获取应该比这个条件低,当然这也是我的一个猜测。广为流传的当时 的二细料,放烟火 到二细就得谈到老玉,最初接触到老玉这个名字的时候很不适应,一般古玩市场里讲的老玉是古玉,岫岩的老玉指的就是透闪石玉,这个叫法最初的原由是这样的,白玉久黄说的就是白玉长时间会变黄,当然这也需要很多年,而黄白老玉开采出来刘黄白色的底子,因些就叫黄白老玉,当然玉器行里也叫东北黄口,记不清哪部鉴定书籍还把黄白老玉定义为黄玉,但得不到业内的认可。青老玉的名称也就是从黄白这里来的,青老玉据说有一细,二细,三细,西瓜皮,黑大块这些各类,二细是这里最为出名的,相传当时和田玉正开始炒作,然后有南方的玉商就想到了寻找替代品,再孤山发现二细这种料子,与和田玉质最为接近,大批量开采回去,最终流向何方不得而知,二细的颜色很独特,过目不忘那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