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季木白

1、经济成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5、“两个转变”: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

6、主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社

性质: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是初级社在全国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高潮阶段 。

8、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即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0、赎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国家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渐收归国有

必要性:

可能性:

11、步骤: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销——个别行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12、方法:

13、“四马分肥”:

14、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5、伟大意义: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6、偏差: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

      第二,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纯;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第四,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用强制手段。

17、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这个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