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交互设计产品&技术产品面面观

关于需求

2016-05-30  本文已影响45人  Python面面观

整理了下自己在用户需求这块的知识体系。

举例:小明在路上钱包掉了,他马上报了警。

这个例子中:
包含的信息:人物、环境、问题
对应我们常说的:用户(小明)——场景(在路上)——任务(报警找钱包)

  1. 需求是基于使用场景存在(小明是在路上把钱包掉了的情况下,他才去找的警察);

使用场景介绍:
1. 可信环境(故事中的“时间”和“地点”)
2. 可信角色(“谁”和“为什么”)
3. 流畅的情节(“什么”和“怎么样”)
注:使用场景、用户角色、任务流程另做整理

  1. 产品可以给用户搭建使用场景,产生需求,但现实是部分产品经理在创造需求。
  2.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报警找钱包只是小明给出的预期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小明的真实需求,他的需求是:找回钱包(例子容易分辨,但是在现实中,这是用户调研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
  1. 功能性需求——产品的功能
  1. 非功能性需求 - 观感需求(预期的外观UI)
  1. 产品逻辑推导:根据产品属性的增删改查,还有哪些需要完善
  2. 来自老板: - 如果老板的需求不合理,数据说服之
  3. 来自产品经理自己分析(部分产品经理闭门造车)
    总结: 以上的需求收集方法,1-4条只能用于优化现有功能,5-6条是真真切切的发现新需求。
  1. 从用户角度出发
  1. 从商业角度出发(公司战略)
  2. 从团队角度出发(项目资源、团队强项)
  3. 产品生命周期 - 引入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总结下来就是:匹配产品定位,考虑项目资源/定义优先级
    到这里,做产品前期的需求的来源与分析算告一段落了。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的知识点延伸,每一个点拿出来都是一门学问,甚至一门学科。本文只理知识结构偏理论,其它知识点根据工作中使用的频次再来进行查漏补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