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

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套路 无愧于司马光给予的“贤明之君”称号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342人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能善于吸取有效建议,人民生活安定,被帝王学专家司马光给予了“贤明之君”的称号,可见他有过人的文治武功。

要说北魏孝文帝最大的功绩,莫过于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浓墨。今天本文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这一过程,加之个人思考,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觉得首都平城气候不好,寒冷还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于是决定把首都迁移到洛阳。

可他又担心大臣们不同意,这得想个套路啊!人们常说想干一件事情,必须要其他事情来掩盖,不然大家会严重反对,那就难以到达目的了。人都是恋旧的,没有人会轻易搬家动土,所以就想了南征这一个套路,打算用这个名义胁迫大家,让大家不得不南迁。

北魏孝文帝让太常卿王谌占卜,想利用迷信来忽悠众人。古人云假借鬼神,人们莫不敢从。可是王谌占卜的卦像不吉利,于是就争论了一番。

大家都不同意南征,最后孝文帝假装对着任城王拓跋澄发怒,来制止大家发表意见。孝文帝回到皇宫之后,就立即召见任城王拓拔澄,给予解释,并说明自己的用意。

孝文帝对任城王拓跋澄说:“今天我要干的事,的确很不容易,我们从北方建国,然后迁都平城,可是平城这个地方,只适合开疆拓土,不适合治理教化。我要改变风俗,只想利用南征来迁都洛阳,扩大疆土,征服四海。”

孝文帝担心人们会骚动,任城王拓跋澄对孝文帝说,非常之人干非常之事,自己是支持这一决定的。孝文帝感到开心,对任城王说,你真是我的张良啊!

孝文帝打算在黄河建桥,让军队通过。这时候秘书监卢渊上书,他说太平君主,没有几个人御驾亲征,赢了不足以显示勇敢,输了有损于自己的威望,这是不能干。

这个秘书监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皇帝御驾亲征都是仗快要打胜的时候去的,那是稳赢的。去了走个过场,夺取大臣们的功劳,大臣们然后拍一统马屁,什么天威浩荡等等,给天下百姓秀一下,老百姓大喊吾皇万岁,然后论功行赏。

这个秘书监又说了,打仗不在于人数多少,胜败都是转眼间的功夫,你看曹操以弱小打败袁绍,谢玄打败了苻坚。

这段话的潜在含义就是,你说你南征能稳赢么?这个秘书监他不知道孝文帝的真实想法,所以他说了也白说。

孝文帝阵对秘书监的上书,他下诏书说:“太平皇帝不御驾亲征,是没有敌人了,全国统一了。要么就是懦弱不堪,苟且偷安。现在既不统一,我又不是那种人,所以我要统兵作战,御驾亲征。曹操能赢是名正言顺,苻坚输了是他德行不好,怎么能说弱者一定能胜强者呢?“

以弱胜强终究是鲜少的,不然大家干嘛追求强大啊,不能用鲜少的东西去代表普遍性。就好比中国人在国外爆买,看似中国人很有钱,但大部分国人一直在生活中挣扎,多少人处在社会平均线以下,不能以偏盖全。

后来在途中碰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路过并州的时候,并州刺史王袭,治理地方还是非常有成绩,有声望的。孝文帝对王袭夸赞有加,很认可他的功劳。

可是后来王袭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那就是让百姓为他在道路俩旁立碑,让百姓虚假的赞扬他的德政。

孝文帝听说后,就查问王袭,但王袭回答时却不说实话。孝文帝非常生气,将王袭的称号贬降了两级。

这个王袭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贤明在于明,对一个明智的人说假话,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情,对于明智的人说实话反而能得到信任和重用。

孝文帝一路从平城到洛阳,路上一直下雨,没有停过,下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挺近。可是大家都不愿继续走了,一路下雨,人困马乏,搁谁都不愿。当然孝文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好以此来逼迫大家。

尚书李冲和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齐来好言劝谏,流泪阻止南征。这时候孝文帝觉得该表露自己的想法了,他说我们这次出动几十万军队,没有成就,你们让我的脸往哪里放?我的权威何在?我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一直想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把都城迁到洛阳,你们看怎么样呢?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这又是一个二选一的套路,其实给你一个没得选择的选择,你不得不得同意。同意也是这结果,不同意还是这结果。

大臣门都害怕南征,都高呼万岁,虽然内心里不愿意南迁,又不得不同意,因为害怕南征,与其把脑袋编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倒不如迁都来的踏实。

人都是害怕这种祸患的,所以用南征来胁迫大家,既防止了骚乱又轻松就达到了目的。这就是鬼谷子说的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手段套路的正确运用。

纵观孝文帝一生,虽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在他统治的时间里,天下清平,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安稳,就这一点,足以名垂青史,对的起司马光给予他的“贤明之君”的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