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式投资》读后感
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批先知们和我看到了趋势,是投资行业向重度投后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般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施行主动价值创造型的投资,其收益主要来自三类:一是杠杆收益,二是估值差价,三是运营改进。……总体来看,来自杠杆收益和估值价差的收益越来越少,来自运营改进的收益越来越多。”
“……在‘资本荒’的背景下,充裕的资金在股市、债市、楼市和期货市场中‘流窜’,……中国天量资金缺少出口的情况,已经演化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了。……自2012年,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所谓‘金融脱媒’使巨兽被放出牢笼……洪荒之力释放出来的结果,就是……期限利差被抹平,信用利差被抹平,……未来的流动性利差也会被抹平。……如果放长远,看大周期的话,万亿级资金的走向一定是牺牲流动性,走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是确定无疑将会到来的一波巨浪。”
“就在近几年,VC、PE领域愈发热钱涌动、无处安放……但是弊病正在显现。高估值、高对赌终究不可持续,外延式投资增长的路就要走到头了。投后管理能力今后将成为评价机构投资能力的决定因素。……从国内的情况看,简单的投后管理都不太常见,而……重度投后管理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我相信2017年将会是投资并购的一个分水岭。投后管理做得好、能够赋予被投企业成长能量的机构将脱颖而出,而那些不愿做或是没有能力做投后管理的机构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资金愈加泛滥和资产愈加匮乏的当下,是否具有赋能式投资管理能力已成为决定机构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
以上文字分别摘录于《赋能式投资——3G资本的投资并购与投后管理之道》的推荐序和译者后记。
简而言之,一方面,由于国内的资本泛滥,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资产方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极大提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资本市场中的套利空间被不断压缩。未来投资机构的主要收益将来自于被投企业的内生发展。因而投后管理能力将成为投资机构的核心能力,拥有以深度介入被投企业运营为核心的重度投后管理能力的机构将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之前国内一些投资机构之所以重套利而轻管理,除了投后管理能力匮乏的因素外,还因为他们存在一种错觉,即认为对企业开展重度投后管理,见效慢,项目持有时间长,资金运用效率低。但事实上,当一家机构的投后管理能力成为品牌后,被投项目的价值增值是从机构进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机构可以在这种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方式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因而,重度投后管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这一命题是不成立的。
那么,问题就在于,投资机构开展重度投后管理工作的抓手是什么?投资机构如何进行重度投后管理能力建设?相应的机构组织形式应该是什么?
在《赋》中,3G资本的主要做法是对被投企业以获得控制权为目标进行投资,然后为被投企业树立目标(梦想)、重塑文化、注入并培养关键人才,并将上述行为落实于企业运营水平的提升,最终造成被投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应当说,《赋》中所阐述的框架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而其中的每一步,在国内投资和产业环境下,都会有更为丰富的内容。
在树立目标方面,书中3G资本所投资的主要是传统的食品酒类行业,所以其为被投企业树立的目标主要是市场容量的扩充和运营水平的提升。但在国内投资的实践中,可能更需要考虑的是基于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当前资源禀赋,重新选择被投企业业务方向和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投资机构在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前景和具体的企业运营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在投前就为被投企业设立战略愿景,并在投后管理中不断贯彻之。
在重塑文化方面,书中3G资本所关注的核心是被投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建设,并将其落实为合伙人制度和中长期股权激励。但在国内高科技产业投资的实践中,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能更多的需要考虑员工战略认同和参与感的问题。而企业在员工战略认同和全员参与方面的前景,需要在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时候就考虑在内。
在关键人才方面,书中3G资本主要关注以绩效为导向的人才体系建设和员工成长/晋升路径,这是一种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但在国内的重度投后管理中,更多的面临的是企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流程再造和战略转向。此时所需要的是少数具有良好战略认同和执行能力的管理人员进入被投企业,作为种子,带动一批既能延续企业原有优良资源,又能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人才成长起来,并建立相应的人员晋升机制。而新成长起来的人员也将成为投资机构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未来对新的被投企业开展投后管理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在运营提升方面,书中3G资本主要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对企业流程进行改进。而在国内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的重度投后管理更多的需要考虑核心技术资源的注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柔性供应能力的打造等问题。譬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投资机构能为他们注入信息化柔性产线和智能工艺改进的能力;对于现代农业企业,投资机构能为他们注入基因工程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对于文娱类企业,投资机构能为他们注入基于VR/AR的新型文娱体验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市场认知能力;则这样的投资机构必然更受优质标的企业的欢迎,并因企业业务的提升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对于投资机构重度投后管理能力建设问题,《赋》书中并没有做专章论述。但从3G资本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点:
1、确立建设重度投后管理能力的决心。重度投后管理能力的建设需要投资机构在人才、知识和产业资源方面进行较为长期的积累,是投资机构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投资机构必须做出抉择,并在后续的机构运营中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
2、精专于一定行业的投资方向。书中3G资本团队主要聚焦于食品啤酒行业的投资。精专于某一行业方向的好处在于可实现投后管理能力和产业资源的复用,并在投资过程中实现产业能力成长和资源积累。当然,对于大型投资机构,也可以采用维护多支相对独立的投资团队的方式实现跨行业的重度投后管理能力建设。但在各行业投资团队之上,应有严密的财务体系对其进行管理。
3、建立内外部相结合的投后管理人才队伍。投资机构需要有一批既懂资本市场又懂产业运营的人才,才能支撑重度投后管理业务的开展。这些人才中的核心人物应为投资机构自身人才,而一些精专于具体技术方面(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人才则可以作为外部顾问存在。在3G资本案例中,内部投后管理人才如被委任为布哈马啤酒公司CEO的马赛尔-特列斯,而外部专业人才则为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法尔科尼,他是全面质量管理和丰田生产体系的专家。
在以上三点之外,我认为在当前技术发展的形势下,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尤其是对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将成为投资机构重度投后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体系,将以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方式固化下来。
关于重度投后管理业务的组织形式问题,《赋》中并没有进行讨论。但我认为,基于重度投后管理的专业性,一个独立的投后管理团队是必要的。但重度投后管理不应导致重型投后团队。重度投后管理在组织上的核心是对各项相关产业资源的掌握,所以留在机构内部的应当是产业资源的协调者,而资源本身则不需要包含于机构中。这样就可以使投资机构保持最大的灵活性。
这里就存在两个关系的问题,一是投资机构与外部资源的关系,二是机构内部投资团队与投后团队的关系。在外部资源关系方面,相对较好处理,只要基于一般市场关系进行处理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源,则可考虑通过股权关系的方式实现较为紧密的联结。而内部投资团队和投后团队的关系方面,两者的业务衔接只要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即可,主要的难点在于两者在业绩方面的划分,亦即超额收益奖励的分配问题。在这方面,可能需要根据机构本身情况和目标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制度设置。更为具体的内容,需要机构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此也希望投资界的同仁分享相关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