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每天写1000字@IT·互联网

技术大会值得参加吗?

2016-08-07  本文已影响142人  mindwind

我记得上次参加技术大会已经是三年前了,现在各类技术大会似乎比以前多了不少,参加这类大会的价值有多大呢?我想先从我自己以前参会的一些经历来说说。

第一次

第一次的参会经历是在北京参加 Velocity 的一个性能与运维技术大会。那是 2011 年的时候,我刚从传统的 IT 业进入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个转换过渡期,对自身技术和职业发展都充满了迷茫。

那时正好在北京总部出差,正好这期间就开了这个会,正好我们所在项目组又分了一些公司买的票,北京的同事看我们远道而来就好客的分了几张票给我们一起出差的几个同事,所以我就凑巧参加了这个会。后来知道这个会的门票价格并不便宜(具体是多少忘记了,大概好几千吧),就很好奇并疑惑就这么两天的分享会值这么些钱么?毕竟是第一次参会,就带着这样的疑惑去了。

开场是章文嵩博士关于绿色计算的主题演讲,几个主题演讲结束后就是分专场的分享演讲。我至今还有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关于 Facebook 一个工程师分享当时比较火的 BigPipe 前端网页性能优化,听完后不禁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还有个淘宝的工程师分享关于面向浏览器推送的主题,听的饶有兴趣,当时我还没做咚咚(IM)项目,后来开始做 IM 后,又把这个主题的材料找来反复揣摩了下,算是对我早期做 IM 给予了很多启发。

临到下午晚时,一些感兴趣的主题都差不多结束了,但一想票这么贵,还舍不得离开就在各个专场四处转转,看看还有什么值得听的。然后发现一个腾讯做 QQ 的工程师在讲 QQ 客户端如何融合 Web 技术来应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变化,毕竟客户端的更新相比 Web 还是难度更大而速度更慢。其中揭秘了一些我们平时使用桌面 QQ 时看上去像原生客户端实现的功能,其实都是隐藏在浏览器后面,通过一系列的伪装把浏览器的 5xx 和 4xx 错误小心的隐藏起来,让用户完全感知不到。

虽然我那时是一个专注后端的工程师,但也并不妨碍去了解前端和客户端的一些有趣的技术和技巧。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参会经历就结束了,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差错,我当时应该是感觉收获满满的,给我当时略感迷茫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多指引。但站在当时的角度要不是公司买了门票,要让自己掏腰包买票我可能就会有很多犹豫不决,很大的可能是不会去了。但今天的我再回过头去看,我会想告诉曾经的我即使自己掏钱也是值得去的,所以今天当我在面对一些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新东西或从未尝试过的体验时,只要需要付出的价格没有达到无法承担的地步,为学习和成长付出一点试错成本应该是必要的,何况有时这种付出带来的未来潜在收益可能会远远超出预期。

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为学习和成长花费的代价,可能还没有花吃、穿、玩上面多。

再次

再次参加技术大会是两年后了,这次是在杭州,阿里举办的技术嘉年华(ADC)。其时,我已经做咚咚快两年了,一路踩了不少坑,也还碰到不少疑惑没有特别有信心的答案,借这次技术大会的机会也想去找找看做阿里旺旺的同学一起交流下。

这次大会除了有专场分享的主题大会场,还有更垂直专业化的 LOFT 小空间分享,更适合面对面交流。听了几个主题后,我后来就找到了阿里旺旺的后端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其时,阿里旺旺已经发展到一个业务稳定期,日均 1200 万淘宝卖家和用户在线。所以他们后端开发的主要工作不像当时我们主要是应对业务的快速发展,而是不断优化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当时阿里旺旺后端是 300 多个服务,部署了 1600 台物理机,他们通过不断重构和优化服务程序,把业务快速发展期欠下的技术债逐步还掉,计划当年缩减服务器到 1000 台以内。

如果说我参加第一次技术大会是帮助拓展了眼界,看清了发展方向,在茫然中找到了路径。那么这次参加则是聚焦在一个特定领域关联的技术范围内,寻找行业中领先者切磋交流,并增强了一些路径选择上的信心。

大部分我们正在走的路,可能都是有人已经走过的,有人告诉你前面还有路,你就会走的更坚定而快速了。

选择

以上就是我参加过的仅有的两次技术大会,现在技术大会年年都有,一年还有不同主办方的不同大会,我们应该参加多少呢?我觉得还是看个人需求,这样的大会如我前面所说,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启发和指引,也有可能给你机会去和前方的同行深度交流,若你有遇到适合的大会,适合的主题和适合的同行,就不应犹豫和错过,毕竟付出的成本实际并没有多大。

当然,除了这类成长类的需求,还有些人可能是有社交性的需求,所以来参会。但实际上我个人感觉在这种技术大会中寻求社交有点虚无缥缈,也许这和我本身有社交恐惧有关,所以我更喜欢写文字来分享。

正在写这篇文章时,还看到朋友圈有人更新说:「有些分享太软了,开头两分钟和结束三分钟是主题软广,中间都是硬广。」呵呵,所以大家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大会分享中,可要擦亮眼镜,做好选择。即使是在一个以高质量著称的技术大会上,你也不可能听完所有的主题,必需做出选择与取舍。这就是一个技术人面临的永恒主题,你永远学不完所有的技术,你的日常就总是在做出选择与取舍。

当我们一个都不想错过时,往往全部都错过了。

...

现在都是哪些人爱在技术大会上分享呢,我观察了下大部分的讲师会集中在他们工作年限的十年左右,左一点可能是是七八年,右一点可能是十一二三年。这正是他们工作经验积累并梳理总结成型的一个爆发期,再短一些则积累不够,再长一些则可能就过了这个阶段了。

所以作为一个程序员、技术人,你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去邂逅一两场适合自己的技术大会,不多,不少。不仅可以去听,其实也可以去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