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八)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沐wz
《篆势》后半段,前半段见第五部分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四章:篆书。

本章分为七个部分:1.篆书的书法特征,2.秦朝小篆,3.汉朝篆书,4.三国两晋南北朝篆书,5.唐朝篆书,6.宋元明时期篆书,7.清朝:篆书书法的复兴

1 篆书的书法特征

篆书之“篆”, 《说文》 释为“引书”。 殷商甲骨文有“引”字, 像开弓之形。 引, 《说文》 解释: “开弓也。 从弓、 丨。 ”

“丨”(gǔn) 是上下贯通之意。 因此启功认为, “引”是划线、 划道。

总结下,篆书在《说文解字》中称为“引书”,似开弓之形,有上下贯通之意。

篆书笔法为“中锋”,即笔锋在字画中间行。笔力内含,笔画浑圆饱满,有立体感。篆书笔画单纯, 有弧度, 有俯仰, 有向背, 婉转流动, 形态圆匀。

篆书的结字特点为“平衡对称”,设法平衡,匀称得当。

秦朝后,历代通行小篆,象形性最低, 字形最简化, 是篆类书体的终结形态。

2 秦朝小篆

秦朝小篆与秦国大篆、 西周篆文一脉相承。小篆的笔划轨迹没有硬方折,笔画线条也极为匀净。图画性减少,线条性增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实行“书同文字”, 丞相李斯作《仓颉篇》 ,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 以这三篇字书的小篆为标准字样(正体字) , 推行全国。 秦亡之后, 西汉人习写小篆仍以秦朝字书为范本, 直到汉朝人编出新的字书以后, 这三篇小篆字书才失传。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三次巡游东土(前219年、 前218年、 前215年) , 在六处树立纪功刻石, 用小篆书刻铭文。 这些刻石, 后人皆以立石所在地命名, 有《泰山刻石》 、 《峄山刻石》 、 《芝罘刻石》 、 《琅邪刻石》 、 《碣石刻石》 、 《会稽刻石》 。

秦朝《泰山刻石》 秦诏版

秦朝的权量之类的器物上, 都刻有统一度量衡的诏令, 后人称为“诏辞”。 采用小篆体, 笔画多方折,字形大小不一。 秦朝小篆, 还见于调遣军队所用的虎符, 朝廷铸造的货币文字, 权量上铸刻的诏辞。

秦朝的文字遗迹, 刻石上的小篆字径约五六厘米, 是当时的大字, 诏版上的文字要小一些。 秦简字迹最小, 多是古隶, 字径约1厘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