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需要一点敬畏

2018-07-14  本文已影响40人  渡舟弱水

一次网上听白岩松的演讲,其中提到了“敬畏”一次,印象深刻。虽然我是学生物出身,从小学就开启唯物主义教育,大学更是“实验+观察+报考”模式,遗憾的是科学主义和物质第一性似乎对我没有黏性,我毅然决然的受到了老庄的道家学说、阳明先生的心学、自柏拉图以来的理念流派和英国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有意思的是,这些杂七杂八的思想并没有在我头脑中冲突,反倒是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了。由此,说句题外话,读书也好、交流也好,多看多听一些与自己以往不同的故事和思想,不会把人弄糊涂,反倒是多了一些看问题的角度。那就从“敬畏”开始。

[img]http://m.qpic.cn/psb?/V11Kv8f43jfUmC/GIhwqV79H8jXzaUqXdO07s1TBhR6Zzroze5ZhKSrggU!/b/dCEBAAAAAAAA&ek=1&kp=1&pt=0&bo=9AF3AQAAAAABELQ!&tl=7&su=0130645009&vuin=94524660&tm=1531558800#sce=63-1-1&rf=v1_and_qz_7.9.2_288_oppo_a-2-9[/img]

敬畏不是害怕更不是对某些对象、势力的恐怖。说一个孩子对父亲是“害怕”的,我认为这个父亲做的是没有什么艺术性的,拼的是力量和愤怒,似乎少了一点智慧,最糟糕的是一个孩子对父亲是“恐怖”的,那真是人间惨剧,至亲之人间会出现如此情感体验,也算是孽缘。要么是孩子命苦,要么是一个男人因为失误当了父亲。但父亲一定是孩子心中敬畏的人,敬畏这种复杂的情感中有一点崇拜、有一点向往、有一点限制、有一点触碰的意味。原则底线之上是自由的天空,儿童可以任由的发挥和生活,原则底线是不容触碰的规矩、方圆、限制和条律。记得一次和某个学生聊天,谈到迟到的事情,其实对进班时间心存一点敬畏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进班时间的限定之前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的到校到班。

为什么说敬畏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呢?“人是动物”,是把描述人类的词句中所有的修饰性词语去掉后所留下的主干句。谁也不能否认,人会有其动物的一面,如果说把人的社会性成为阳面的话,人的黑暗面就是动物所具有的那些本能。在行动前,内心总是有一种欲望来驱动行为的发生。有一句歌词说,“满大街看到的都是欲望的人,看到的都是要撑破内裤的欲望。”词写的有点糙,但这是个事实,而且也没有必要批判。男人与女人都有生殖的欲望,这是动物性,也是人类这个种族延续的根本驱动。但男人与女儿不会像野狗那样,为什么?因为人心中有敬畏。敬畏什么呢?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法律一定不是用来敬畏的,因为法律不值得人们去崇拜,因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点。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地铁里吃味大的包子,你说犯法吗?好像不至于,但也好像哪里不对。

现在人们都会用手机随手一拍,把所谓的道德高尚行为发到网上,这说明什么?说明沿着道德、习俗和同理心而发的行为变的稀少,才值得广而告之。真正的敬畏是从同理心开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己先达人”。就像康德呼吁的那样,真正的人是心中怀着道德律的人。是敬畏心中律条的人。

一个人如何才是善良?每到抉择时,内心会有“我不能如此,我不忍心如此”。是啊,不忍心时所不能克服跨越的那个坎那个限定自己的律条就是敬畏的东西,它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胁迫而是自我自觉的选择。

什么是素质?是不是与此相关?能够敬畏而克服动物本能顾及他人感受和利益,在道德律的范围内,尽力做到双赢,而不是简单的丛林规则导致的你死我活。前者也许行路很慢,但在文明的人类社会中会渐行渐远,后者也许短时暴利,但在伤害群体后的个人收益必然会导致被群体的遗弃和边缘。这又让我想起了中国牛奶,唉,不提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