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彼此需求,懂能更好地爱
一,婚姻
从前,我以为爱可以让婚姻很幸福,因为童话故事和电视剧都是这么演过来的。等到为人妻,我才发觉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原以为亲密关系中的争执不过是源于性格不合或不爱,却不知隐藏着童年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步入婚姻的殿堂,都带着各自的期待和幻想走到一起,可现实终归是现实,只是理想中的泡沫。当我们不能打破泡沫,看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只会在婚姻关系中挣扎摧残,遍体鳞伤。
曾经阅读《围城》,我为作者钱钟书而折服。可是在他的妻子《我们仨》中,我才知道原来牛人的背后站着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一个是手不能提的少年,一个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就是这样两位才子才女在懂你中缔造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围城。尽管在国外求学期间,钱钟书经常会一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修台灯会把它搞坏了,可是杨绛这位大小姐亲力亲为,做好后勤工作,保证钱钟书的求学不打扰。而在杨绛坐月子,钱钟书包揽了家里的全部早餐,然后笨手笨脚地清水煮鸡汤,尽管清汤寡水没味道,但不妨碍彼此懂你的甜蜜。
正是彼此的懂你,铸就了杨绛成为钱钟书先生口中的“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每个人都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如果我们不去懂对方,就会变成一厢情愿的“我觉得”,而不是我懂你。而原生家庭的烙印成就了不同特质的我们,了解对方的DISC,就可以走进对方,挖掘对方的需求,了解对方的梦想和诉求,从而投其所好,给婚姻升温。
在DISC中,不同特质的人的关注点分别是什么呢?
D 特质人:主动,关注事,有事业心。在家庭中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喜欢掌控感。
I 特质人:主动,关注人。风趣幽默,对婚姻充满期待,期待家庭生活也是浪漫的。
S 特质人:关注人。在婚姻关系中,常常是无私付出的角色,喜欢妥协、迁就对方,能默默照顾家庭。
C 特质人:关注事,有条理。在婚姻中比较慢热,也不太懂浪漫和表达,对人要求也比
较高。
我的老公是一个事业心比较强的人,也比较幽默风趣,应该是D和I特质高一些的人,喜欢命令人,但也会体谅我的辛苦。而我是S和C特质高一些的人。
过去,我们经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因为我更关注细节,不喜欢突然的变动,喜欢有计划。可是他大男子主义,经常自己做决定然后告诉我,影响我的安排。
而在学习婚姻和家庭教育后,我会多给与伴侣理解和接纳,经常询问老公的决策,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夸奖忙碌的爸爸对家的贡献,让孩子看到爸爸的辛苦,从而家庭更和睦了。
而老公也会下班回家后就陪娃,给我学习和充电时间,让我放假。
而在阅读了《PET父母效能训练》后,我会以“我信息”开头表达我的期望,而不是“你信息”开头,传达我的指责。这样的沟通方式让老公也愿意配合我。
“我信息” :我看到你把袜子随地乱扔,我看到心理很烦躁,收拾起来不方便。
“你信息”:你怎么又把袜子乱扔?总是乱扔不收拾。
“我信息”让我可以不压抑自己的感受,不至于憋出病,也会让老公看到我的诉求,尽量来配合我。
研究发现,长期不幸福的家庭,患病率增加35%,平均寿命也会缩短4年,也会有更多的心理疾病。所以,为了双方的健康,请多懂懂身边的TA。
二,亲子关系
教育家卢梭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当我们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会给孩子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自私,不懂分享,慢蹭蹭……可现实情况只是孩子才两三岁,还分不清你我,还没有物权意识,身体协调性还没发展好,还不能很快地上下楼梯,不能很快地穿衣穿鞋。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优点缺点,只是特点而已。
只是我们大人人为地给孩子赋予了标签和缺点优点,从而斩断了孩子尝试的翅膀,封闭在父母为孩子搭建的玻璃房中做父母期望的孩子。
(1)D特质的父母特点:有掌控感,喜欢控制孩子的行为,传说中的虎妈、狼爸。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我们的控制和强权统治,向内流动,会破坏孩子的自立、自我决策能力,养成依赖心理,严重地成为巨婴。向外流动,会对周围的人或者事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青春期叛逆或者养成倔强、牛脾气的品质。袁咏仪就是因为对儿子的强权控制,让10岁的儿子童童对爸爸说换妈妈。
孩子只是复印件,父母才是原件。孩子身上有问题,一定是原件出问题。
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D型的父母应该坚决地制止,但是在我们想让孩子遵守我们的期望和想法,最好引导式沟通,询问孩子的想法,表达我们的期望,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理解我们的初衷。
(2)I 特质的父母特点:关注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
爱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当我们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天性和探索欲望,成为我们的提线木偶。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条件,让孩子多去体验和感知。
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中讲到:"流经大脑的体验才会调动孩子的五感神经,激活孩子的脑神经衔接。"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师会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喜好。只有孩子具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和体验后,才会内化成知识穿透身体。
所以,I特质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条件,让孩子体验探索,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3)S特质的父母特点:关注感受,喜欢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原则
卢梭说道: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规则,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孩子可能会暴打另一个孩子;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好的,孩子可能会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
多少校园暴力的施暴人或者受害者就是因为父母的放纵,才酿下了不少惨剧。
所以,S特质的父母要在照顾孩子需求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规则,做到和善而坚定。
(4)C特质的父母特点:关注事情正确与否,忽略孩子感受,喜欢给孩子设定很多规则和限制
孙瑞雪老师在《完整的成长》讲到:孩子如果在身体上受到束缚,他身体的畏缩和紧张会导致孩子心理的畏缩。只有孩子的身体被自由支配,孩子才会展现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对孩子的一定的规则会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但是过犹不及,过多的标准和规则会桎梏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会让孩子失去创造力。
所以,C特质的父母多问孩子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封闭式的问题。
比如在我和三岁的女儿聊天,会多问孩子这是什么,还有可能是什么,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多去开动大脑。因为大脑的神经链接是用进废退的。
家是天堂还是地狱,全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许多时候伤害我们根本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读,而这个解读只是我们的片面之词,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所以,多学习学习DISC,就可以多帮助我们破解我们对故事的枷锁,从而更好地处理婚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