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一起讨论奇怪的知识散文

一起讨论奇怪的知识之踢猫效应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申公信

      今天有人说为什么会有人虐猫虐狗虐小动物,这些人是怎样的心理?分析这种行为学,要排除的东西太多:例如先天性脑子秀逗,物理学上的精神损伤,原生性家庭,受过刺激,在受到强制指令下的一种情绪宣泄,亦或是这种残忍的行为会使他有快感……

      以上任何一条都可以写一遍小型议论文,今天只想讲踢猫效应,一种负面情绪的传导过程。故事是这样的:父亲在单位被领导批评回来看见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就骂了她一顿,母亲很委屈转头看见孩子写作业走神就狠狠批评了孩子,孩子很莫名发现自家的猫在脚底下就踢了猫一脚……

      猫,很受伤,和它有什么关系?负面情绪的传导总是从社会链条依次传导,作为猫,它是一个无处发泄的弱小者。踢猫效应是一个心理学著名的命题。

      管控坏情绪是一个正常人必须做到的,因为随着压力不断变大,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当负面情绪开始传染,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而且利用这种情绪发泄之后的人,会在潜意识种下了凡事诉诸暴力,没有必要自我控制和压抑的心里投射,最后演变成家庭暴力和群体暴力事件的助燃剂之一,而这些暴力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们又可能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中国古代“三思而后行”就是在情绪起来的时候主动切割,三当然不是三次,思考很多次以后,情绪切割已经完成,轻易不会做出“踢猫事件”。

      虐小动物的行为首先就是一种踢猫,是自身情绪无法管理的表现,其次,虐小动物说明自身的自卑情绪到达顶点,只敢认定小猫小狗才是比你更弱小的物体,在它们身上才能显示出你的强大。

      想要克服这个行为弱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环境抽离,小仗受大仗走,一旦觉得负面可能失控,立即从现有环境抽离:公司吵架赶紧离开,夫妻吵架出去透气,生活中吵架立即换个地方,有些人用旅行来改善心态也是环境抽离达到情绪管理和自我修复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