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0372】如何实现认知突围?(6)

2022-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习正源

2、关注自己的高效时段。

畅销书作家张萌,身兼数职还坚持练习拳击。有人问她,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做这么多事情呢?她说,其中的一个秘诀就是她明确的知道自己一天哪些时间段干哪些事情是最高效的。

比如她会把需要做很多决策的会议放在上午,而下午2点左右,大脑会有极其疲惫的感觉,这时候她就选择练习打拳这种不需要脑力的活动。

我们要时刻关注每天每个时间段,我们自己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想办法总结出规律,分析出哪个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然后合理的安排我们的时间。

摸索各种办法提高时间利用率,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就是赚了更多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

四、认清关系

如果有人被教育“只要对别人好,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那么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会有点讨好型人格的特征,不会拒绝别人,有时候还过分热情的去帮助别人。后来她会慢慢发现,之前她拼命维系的自以为是有深交的人,并没有在她需要帮助时无条件的鼓励和帮助她。

因此她会觉得非常伤心,觉得自己付出了但是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进而对人际关系异常失望。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大部分成年人的关系都是利益的交换。

可能很多朋友会都觉得这个观点太功利了。比如我的好朋友跟我在一起玩,并没有想跟我有什么利益的交换啊?

其实这里的利益,并不非得是金钱和权力。

朋友在一起,相互使对方开心,相互得到关心,这也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我们愿意和一个人交朋友,本质是他能让我们感到愉悦,长久的关系是互相都能满足对方的一部分需要。试想一下,如果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带来的是难受、煎熬和不愉快,你还会和他做朋友吗?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们在交往中更想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们常常能听到成年人抱怨说,几年的友谊慢慢淡了,时间太残酷了。

其实残酷的不是时间这个变量,而是时间对人的改变,使得至少其中一方在这份友谊里得不到任何想得到的利益了。

比如我们小时候可能都有一些很好的玩伴,长大后就逐渐变淡,小时候我们的爱好一致都喜欢踢球,打游戏,长大后有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晚上出去坐坐,有人喜欢晚上在家读书,慢慢的相互带来的反馈越来越少,关系也就越来越淡。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会发现仅仅是“对你好”,并不能维持一段关系的长久。因为那个“好”并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