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是真的不懂
特意调了课,也占用了学生的大课间时间(关于此,我不轻易占用,我也并不提倡这样的做法,但人在课堂,身不由己。不过庆幸这样的调换,因为刚考完,学校就停电了),将第五单元周长进行第二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评讲后,又出了易错题进行练习。时隔一周,将试卷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特意再次让孩子们做一遍,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上周五听了同年级的同事评讲这张卷子,当时给她提出了一些道道。自己在班上评讲卷子,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感觉:我都讲了的呀。是的,我讲了,学生未必懂了,特别是那些本来倾听习惯就不好的孩子。
每次考试到最后,都是一些学生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最能看出哪些学生有良好的考试品质的时候。每次都有好几个孩子,试卷做完就放在一边,开始玩自己的。不管我怎样强调,他的注意力都不能放到卷子上。这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本领,平时很少训练,所以去责怪学生也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电,在办公室昏暗的光线下,将孩子们的试卷批阅完。上次如果平均丢失了12分,这次的平均分也就提升了2-3分吧。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好几个孩子只得了90分左右,在他们的卷子上画了一个哭脸,表达我的情绪。
如果让孩子们写错因,他们都会写上“不认真,看错了”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错因。我以为他们真的是粗心,所以我又采取了一条办法:卷子自行改错,若能改正确,分数也就往上加。
中午在教室里宣布了我的做法,很多孩子都觉得这样很好。当然,改错需得写出思路,不能只改一个答案,那种只写一个答案的改法,我视为没有改动。
可是,当我再次收上他们的试卷,我才明白,孩子们的错并不是粗心,而是真的不懂。
全班43人,第一次得了100+20分的共有4人。经过第二次改错,能够得到100+20分的有7人。A卷的分数有提升的有30人,B卷的分数有提升的6人。也就是说还是有10来个孩子的错误是源自真正的不理解,也许是时间给得少了一些。
课间,刻意留下三类孩子,在我面前来改错。那个我认为平时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一考试就露出了真面目,到我面前来改错,还是处于一个不懂的状态。尤其是最差的孩子,连基本的公式都记不住。我发现孩子们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于阅读题意,然后将题意用数学化的过程表示出来,画图也好,提取信息也好,第二个障碍就是将信息和问题产生关联,对数学的一些公式、法则、数量关系未能自如运用。
或者说,学生的数学表征是没有得到好的培养的。举例来说,就给学生一个词语——周长。看他能写出多少关于“周长”的数学知识、公式、题目等。这样的一个测试在明天评讲完试卷后可以让孩子们来做一做。
还是多改进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思考站在同一平台上吧。因为学生的不懂就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