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a12965fc9271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论结婚

2021-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古风流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说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超过7700万人独居,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从这条新闻可见单身成年人之多、没有结婚人口之多、不愿结婚人数之多、无法结婚人数之多,故而可知结婚之难。

在大学毕业前我从来不觉得结婚有多难,等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才发现身边好多都是比自己大的同事,且大都单身,当时觉得都21世纪了,大家对于婚姻的观念不一样了,结婚迟点很正常,也就没觉得有多奇怪。慢慢的,摸爬滚打几年后,再去看当初的那些人,发现结婚的仍然寥寥无几,再加上自己切身的经历,方开始感到结婚的难度。

第一次对于结婚的惊讶发生在高中,高二的一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之前六年级的一个同学要结婚了,邀请我去喝喜酒!那位同学应该比我大一岁,高二的时候他应该刚满18岁,按说不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但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年大量的出现在我的周围。上完六年级后他就辍学了,大概率是出去打工了,当时不管哪个行业,在国家没有严抓的情况下,童工很是普遍。一旦不上学,不管年龄大小,家里大人就开始考虑给孩子相亲了,男多女少的大环境,看到同村有男孩的家庭都虎视眈眈,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家长安排相亲的力度就会加大,一旦确定很快就会结婚。也可能是我这位同学外出打工,碰到了合适的意中人,通过个人魅力,收获了女方的芳心;倘若再加上双方偷尝禁果,导致未婚先孕,无疑会加快结婚的节奏。

随后就开始听到一个又一个村里的小伙伴二十岁不到就步入婚姻的消息,这种情况后来在我上大学期间达到了高潮。等到我毕业,村里适龄还未结婚的男孩已经寥寥无几了,同时,村里也出现了新一轮的婴儿潮,因为和我年龄差不多的都已结婚生子。工作这几年,不断的从我妈、我奶口中听到谁家又生了一个男孩,谁家又多了一个女孩,借机催促我赶紧成家。

按理说,上过那么多年学,见过那么多女生,工作后也接触过很多女生,找对象、谈恋爱、结婚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可看现在的情况偏偏就是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见识广泛的人更能结婚,反而是早早辍学打工、看似条件相对不占优势的男生女生却早早的结婚生子。那些早早外出打工、早早结婚的无疑在知识上是匮乏的,在很多方面是不如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懂得、考虑得更多的,却整体上比他们更早的解决终身大事,鉴于此,仿佛是不是可以认为懂得越多,结婚越难?

从我的经历看,我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上过的伙伴早已为人父母,而反观工作中接触的伙伴,工作体面的30岁左右的单身、未婚男女比比皆是。有时候,结婚好像就是一冲动的事,感觉可以就成了,越观望、越思考反而就越难成事。

想那早早辍学外出务工的男女,学业上的压力被工作上、金钱上的压力所取代,想得更多便是怎么挣到更多钱,怎么活得更痛快,辛苦了一年后过年回家便主要把心思放到相亲上。基本上只要家里有人介绍,不管好坏,见了再说。所以趁着资源还足够多的时候,男生们都会积极的在媒人的带领下穿梭在四周的村子里,而女生们一个春季也能认认真真的化个好几次的妆。

相亲的标准在他们那也比较的简单纯朴,男生就看女生好不好看,对好看的定义不一样,同样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好看是升级还是降级,再就是通过交谈判断女孩的性格,只要不是表现得特别幼稚或者泼辣,基本上分就不会低。女生当然也要看对方帅不帅,高不高,前提自然也是按照合理的标准。只要长相上通过,其他考虑的比如工作、性格、家庭等因素就不那么重要了,剩下的就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在充分了解将来亲家的为人、家庭实力或财力后,能基本满足市场上的水平便会欣然进行下面的流程。媒人会提前把基本的条件匹配好,比如年龄,家庭,学历等,这无疑省了很多相亲的成本。就这样,没什么意外,很快就可以操办喜事。

反观那些早已过了世俗意义上谈恋爱年龄的到目前还单身的人,他们通过十多年的知识教育,来到充满拼搏的大城市,进入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见过各种各样的异性后,对自己将来的配偶也相应产生了更多的要求。

首当其冲的很可能就是对方的外表。即便人人都知道结婚还是要看两个人性格合不合,但大家见面第一个关注的不可能不是外表,倘若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那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倘若不满意,也就没有后话了,匆匆聊完就再也不联系了。问题是这个满意的标准从何而来,是按照模特的标准来的,还是明星的标准来的,亦或是和自己长相不对称的标准。很多人第一眼就看不上对方,大都要求过高,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如果对自己的长相有个足够的认识后再去找对象,没准会简单很多。怕就怕“我长得不咋滴,但我要求高呀”。

相貌通过后便开始交谈,通过交谈要判断彼此的三观,了解彼此的喜好,看看能否处得来。不像那些早早结婚的人,有一个差不多就行了,结婚后也就有话说话,无话就各玩各的,有什么不痛快几句斗嘴也就过去了,实在不行就忍气吞声,总不至于就离婚。接受过高等教育、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对三观尤其在乎,没有共同话题能把他们逼疯,考虑婚后的生活状态更是让他们对这方面吹毛求疵。在几乎没有物质的烦恼后,两人能否互相理解、取悦对方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国离婚率的攀升,婚前的反复的试探和足够的了解实在太有必要。

假如彼此对个人情况满意后,或慢或快的,就要谈婚论嫁了,那对方的家庭情况便会进入被考量的列表。家庭情况包括老家在哪、家里几人、父母工作、家庭诸如车房的资产配备等,因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所以方方面面一定会很慎重。

家庭情况主要被考虑的时间点有两个,一个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大家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上来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大家结婚的目的是一致的,避免后面两个人有点感情了再因为家庭问题导致无法善终的情况,提前了解彼此的家境倒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样未免有点不近人情,过于现实和利益化。

第二个是两人恋爱到了一定程度后便开始谈婚论嫁,这个时候就要双方父母介入,女方家庭提出结婚的要求,彩礼给多少,是否需要买车买房或者买什么车、在哪买房,满足条件后就是一场婚礼的事了。难就难在双方的条件不对等,或者观念不对等,主要矛盾大都在女方,天价彩礼在全国都司空见惯了。一直以来,“门当户对”都是婚姻的一条重要考量因素,按照世俗标准,女方配不上男方,只要男生坚持,问题就不大,就怕男方的家庭配不上女方的,这在女方父母那大多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一定充满顾虑,开明的父母看得开些,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总有家庭感觉自家吃亏了,百般不同意,即便是拗不过女儿也会对男方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一来二去味道就变了,婚事有可能还会吹。还有的女方家庭,本身自家条件也不好,但仍不管三七二十一,狮子大开口,婚姻本是两个家庭去帮助一个小家庭,他却活活的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去资助另一个家庭,想借机捞一笔,给人一种大有卖女之嫌。苛刻的条件都最终变成婚姻的绊脚石,即便是成了,双方家庭也难免有了嫌隙,令人实在可惜又可叹。

不愿意结婚、找不到合适的、家人不同意、结婚成本过高等因素都使得结婚率逐年降低,归根结底大家其实还是不肯将就,不肯将就两个人的束缚,不肯将就伴侣的长相,不肯将就对方的性格,不肯将就对方的家庭等等,不肯将就的多了,发现一个人也挺好。有消息称,单身人士的幸福度已经超过脱单人士的,无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也将会是后面的趋势,能顺利结婚的绝对值得祝福。

不管怎么样,结婚与否都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希望未来的生活中阻碍少一些、困难小一些、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一些,每一个人都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幸福,更快乐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