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
文/C柿
1.
周末我上专升本的课时,遇到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就是解方程和求导。
我对这方面真的是无能为力,我只能发去微信向高中好友求助,那时候我们上下桌,他知道我的数学能力。
于是,我又想起初高中的时候,我真的为了数学,绞尽脑汁。
我一开始数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差的,那时候因为一些事讨厌我的数学老师,所以来干脆上课我就不听她讲课,她的课堂我除了睡觉就是睡觉。
再然后,转学了。
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然而,在那里,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学习。
我现在回忆起来,也真的觉得奇怪。
那个时候好像就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段空白期,我不记得要学习,我不去学习。
再后来上了高中,想努力却总是磕磕跘跘。
我还记得一次我数学课睡觉,同桌把我叫醒,然后我睡眼朦胧的看见数学老师站在我桌子前。
我本以为他会训斥我一顿,可是数学老师和我同桌说:“她要睡觉,你吵醒她干嘛呀?”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怎么有这么好的老师,再者就是我忘不了同桌在那的嚷嚷,她说:“这什么老师啊,我叫醒你还反被说。”
我总是在想,如果那时候老师不让我睡,我的数学会不会比现在好点。
2.
晚上我在图书馆的时候,我刷题的时候再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我的性格,不认输不服输。
解方程我就快解出来了,就快了,但我加减号的变换出现错误。
经历一番苦难后,最终要算出结果时,我问朋友:“4-240=?”
朋友从她的马克思题库中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啊?”了一声后,然后我们都笑了。
笑自己的愚蠢,笑自己一年不如一年。
我想起小学,那时候语数英中我最差的还是数学,每次考试我最多只能第二名。
那时年少,好胜心十足,每次屈居他人之下第二名时,都会反省自己,去寻找错误和改正,会请教老师和同学。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的班主任评价我说:“什么都好,就是太好胜。”
那时候不觉得好胜是不好的,我只想得到我想要的,我喜欢享受胜利的喜悦。
现在长大了,倒觉得自己的棱角快要被磨平了。
遇事再无那样的好胜心了。
很多做不到的事情,身边的人会叫你看开一点,自己也会告诉自己,知足常乐嘛。
好像再也没有了当年争强好胜并努力去证明的那种倔强了。
3.
忘记在哪里看的了。
有这样一种现象:小时候是学霸的那些人长大后往往都变成了普通的学生,而后来的学霸都是曾经不起眼的学渣。
个人认为,情况属实。
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对立。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说的那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
一个人习惯了当前的环境的时候,再到一个新环境去的时候,或许会不适应,但更多的是新鲜感。
就像学霸第一次逃课,第一次考试作弊,即使心惊胆战,但是更多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原来除了学习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东西。
我的转折点,是在一个新学校。
那时候我刚转学过去,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很吸引我,也就是那时候我发现了很多在这里习以为常而对我来说却是很新奇的东西。
一次数学课,一个男生比较调皮,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就叫他出去站着,不用上课了。
我惊讶,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还有最厉害的一次,是全寝室逃早课不去跑步。
班主任是个很娇小的女孩子,刚大学毕业不久,她气得罚我们站了一个早上,我们骨头硬,死不认错。
我还记得班主任被我们气哭后的样子,现在想想也真的是造孽啊。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些经历,给了我太多不一样的感受,也直接影响到了我的三观,让我对很多事情不再是单一的看法。
一种选择一种人生,年少轻狂过后便是沧桑了。
阳光总会渗进来的4.
有时候,就是有时候都会莫名的想回到小时候,或者说,回到什么事情都很简单、梦想都很真实的那个小时代。
以前总想长大,现在梦想成真了,却想回去了,却回不去了。
与其说是想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候,倒不如说,更想找回那时候的自己。
毕竟那时候,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大打出手都不曾胆怯过的啊。
PS:听说努力永远不会晚。时隔快一年了,我终于回来简书了,回来重新拾起我那残缺的梦想。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