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生在德国,你还那么热衷大学文凭吗
本篇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
虽然德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仍然有一半的中学毕业生不选择上大学,他们热衷于上的是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被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几乎在每个企业,身怀绝技又一丝不苟的技术工人被企业主们视作珍宝。在德国,最富有特色的是二元制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产业工人——他们不仅有技术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职业习惯、职业纪律。让记者吃惊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孩子“小升初”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分流。
1 “小升初”家长很务实
一个州1/4小学毕业生选择“职校”
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德国的学制一般是孩子3岁进幼儿园,6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4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中学,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到初中(五年制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
“我的侄女有两个孩子,男孩喜欢读书,而女孩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男孩子选择以后考大学,女孩子则选择早点开始接受职业培训。”在巴登符腾堡州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采访时,董事经理贺文尔先生笑着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到小学毕业,德国的学生和家长就得考虑孩子今后是读书上大学还是进入职业培训方向。据介绍,德国小学阶段最大的特色即是不给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
“我们小时候大家都写过一个作文题目:我的未来。在中国孩子的作文里,未来大多数选择的是工程师、科学家、教授、董事长等等,而德国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往往会让中国的家长大跌眼镜,因为好多孩子的理想就是汽车修理工、理发师等我们看不上的职业。”在柏林生活了十几年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从他的感受来说,德国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记者从来自巴符州的一组小学毕业生统计数据看出,德国家长对孩子的“小升初”选择,比中国家长要淡定和务实许多:2009年巴符州小学毕业生总人数为10.6万人,其中40.2%的学生进入文理高中,34%进入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剩下24.6%进入职业预校。
“从根本上来说,德国相对来讲是一个分配比较平均的国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普通职员和一个技术工人税后的收入没有多大的差别。”贺文尔先生解释说,德国有工龄工资的说法,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能够更早进入社会工作,可能几年后跟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工资和发展前途一样。“德国大学宽进严出,在很多德国家长看来,孩子进入大学未必能顺利毕业,还丧失了最佳的职业培训的时间。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学业中度过,还不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2 职校生免学费拿工资
一名学徒配4名师傅,毕业即可上岗
据了解,德国每年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面向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双元制”是德国实行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德国没有所谓的中考,学生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先跟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然后到相关的职业学校同时学习理论性知识。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这就是所谓的双元制职校培训。”贺文尔先生告诉记者,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大约2/3的时间是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是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可见企业的技能培训占主体。“学生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就业,也可以选择深造。”
克恩里伯斯公司是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类精密弹簧、精密冲压件、纺织元件等。在参观该公司车间时,记者不时看到很多学生模样的工人正在操作机械。17岁的丹里克麦尔是附近一个小城中学的学生,他在这家工厂已经待了有一年,和他一起来的有20名学生。“我觉得和这些器械打交道很好玩。”丹里克麦尔一边在操作机床,一边不时翻着手边的书。“书上详细记着操作的要求,根据要求自己动手,感觉很学本领。”丹里克麦尔告诉记者,自己长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机械检测员,因为他对这个工作充满了兴趣。
“我们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主要培训机械工、工业采购等方面人才,还给大学做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学生到我们工厂里来学习之前会进行筛选,因为到我们公司报名的人很多,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给予实习的机会。”克恩里伯斯公司负责培训的施丹姆博士指着一张实训课程表告诉记者,这张表上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实习课程安排,不同实习阶段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和课时也不一样,而每个学生都配备了4名左右的“师傅”进行跟踪指导。“优秀的学生还可能会提前完成培训,从而拿到技工证书,这也代表他具有了上岗的资格。”据了解,经过双元制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获毕业证书有两个作用:一是学徒期满的就业证书,即代表可以自己开业或创业;二是进行职业深造的资格证明,即可进入高等专科或技术大学继续学习。
“对我们这样一个精密制造要求很高的企业来说,把先进复杂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需要高技能的工人。举例来说,我们纺织类器件生产的‘针’就有30道~60道生产程序,这对工人的操作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克恩里伯斯公司董事长施泰姆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接受培训的中学生不仅不用支付学费,还能够每个月拿到400欧元左右的补贴,福利可谓相当丰厚。
3 大半学生不上大学
蓝领照拿高工资,大学大门始终敞开
记者来到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顿时被它的校园所吸引。这里的校园就像一个个工厂,每个专业都设置了可供操作和研究的大型设备。“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很多精英型人才,专业人才中17%都是工程师。”在贺文尔先生的眼中,德国的大学跟中国的大学也很不一样。“我的儿子就在中国一所顶尖学府学习机械制造,但是德国的实习期特别长,有时一整个学期就是用来实习的,孩子不仅自己要学,还能得到工程师的指点。相较而言,在中国大学里这种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要少很多。”
据了解,每年高中毕业生直接考大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而其余的人要么进入3年制的高级职业专科学校学习,要么进中级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接受6个月至2年的职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再经过一年的见习期,合格后才能成为企业的工人。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德国的教育体系,既能让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这种教育体系的特点是纵向可以逐步发展、横向彼此联系沟通。据悉,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大概包括了340所高等学校,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领域。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高级中学,要求升大学怎么办?”面对记者的疑问,克恩里伯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奈尔先生表示“不可能”。“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去读职高。”据悉,2010年德国18~20岁的年轻人里有48%通过中学毕业考试,直接进大学的有45%,而读完毕业的只有29%。
在德国,关于职业的选择并不是一次定终身。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获得技工证书后,想工作可以工作,想上大学还能上大学。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大学的大门始终是向人们敞开的。但许多人只是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终身不上大学,照样拿高工资,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