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究竟是虚假的美好,还是真实的无助?—【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虽然加入了我的影片清单,但是我却迟迟没有找到一段完整的时间去欣赏它,今天下午突然想起,于是便看了。看完的感受是,原来这是一部励志片。
影片刚一开始,是片中的导演“克里斯托弗”在对着镜头说:“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技巧,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是真的。”紧接着便是这个真人秀的一系列拍摄场地及演职人员的介绍,镜头接下来直接对准主人公——楚门,转播了一番楚门早起面对镜子的一番自言自语。这一系列的陈述性镜头令人不解,我不禁深思,这部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影片前十几分钟,描述的是楚门和他身边的人共同构建的日复一日相同的生活场景。
你想要的,究竟是虚假的美好,还是真实的无助?—【楚门的世界】早上出门,他与邻居间打招呼的时候,他总会说:“假如再碰不见你们,祝你早、午、晚都安”;
走到公司门口的报亭时,他总会停下来,购买一份报纸和一本太太爱看的时装杂志;
一有心事,就一定会去找自己的朋友“马龙”倾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明白为什么电影要对这些相同的内容进行重复的展现,但是在这些种种相同事件之中还是有许多的伏笔,这些在悄悄告诉我们主人公楚门正在怀疑自己所处的世界的真实性。
其实一开始他在工作的办公室里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行动”。
比如他偷偷打电话,询问是否有一位叫Sylvia的人去过斐济;
打电话之后,他把买来的杂志中的人脸像撕毁了一些,并逐渐拼凑出一个陌生女人的脸;
当时我在想这种不痛不痒的电话为什么要瞒着自己的同事偷偷进行,为什么明明是给亲爱的妻子买的时尚杂志,却要利用它来拼凑另外一个女人的头像?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后来的地下室里的讲述镜头,给予了我们解答。
导演通过楚门在地下室里面回忆自己的往事,来告诉我们他以前的生活。
原来在他上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女演员告诉了他,他所处的世界其实是被别人设定好的虚拟世界,他正在被拍摄转播,他的生活点滴一直都处于被众人窥探的状态。
但那个女演员因为透露秘密被导演克里斯托弗开除剧组,就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身边。虽然楚门说着喜欢这个女演员,可是他却没有任何触动的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
这一点让我个人不喜欢楚门的个人生活的设定,也许是因为一般这种男女之间的事情,编剧在主角身上安得都是专情、终身未娶的词语,而这个男主角却找了另一个女人结婚,全然不顾那个留下“去斐济找我”的话的前女友的反差给我带来的不适吧。
而且楚门还把之前那个女演员的衣服一直保留到现在,也用锁把自己儿时的记忆全部锁上,不分享给本应该全身心交给对方的自己的妻子。这些可能也是侧面告诉我们他只是没有反抗的接受了设定,自然的与不爱的妻子结婚。
我认为,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是楚门疯狂寻找着他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设定好的虚拟世界的那一段连续蒙太奇镜头。公司电梯墙背后的拍摄现场、所有车跟着他的车一起堵住路、他说给妻子的预设好的情节真的实现、飞机没有座位,汽车停止营运,最后好不容易过了桥却被一群警察拦下抓了回来.....我以为他会就此结束自己的探索,然后放弃去斐济的想法。
而其实他又秘密进行了一次“探索”,这也是影片的第二个高潮。
影片的第二个高潮就是楚门用假人和录音机瞒过监视器面前的导演们之后,他从海上准备逃离这个虚拟世界,并在海上与导演克里斯托弗的对抗。导演不断用气候机器给主人公增加恶劣天气,从风浪到闪电,而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仿佛二十多年来没有用到的力气在这一天全部用上了,此刻的他是视死如归的,如果不能逃离虚假,他宁愿放弃活着。
你想要的,究竟是虚假的美好,还是真实的无助?—【楚门的世界】 你想要的,究竟是虚假的美好,还是真实的无助?—【楚门的世界】他总算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阳光,虽然此刻的他浑身绑着绳索,且因溺水而不断咳嗽着。
最后这部影片的结局还是像很多的励志片一样,楚门到达出路,找到通往真正世界的出口。
但是在我看来,就算他找到了出口,那又能怎么样呢?
影片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转到另一个问题,就是观看这场真人秀的看客们此时做了什么?
转台。
观众只会在高潮和有意思的片段与片中主人公产生一点共鸣,一旦真人秀结束,你我他过得还是自己的生活,谁会管你之后过得是好是坏?看客永远不会为影片中的人有什么触动,那些秀只是他们用来茶余饭后的谈资,谈着谈着就淡忘了这一场,然后等着下一场开始了就接着窥探、评判、嘲弄、淡忘。
现如今的键盘侠和这些看客不就是一丘之貉吗?
我想我自己的问题的答案是,就算楚门找到了通往真实世界的出口,那又怎样呢?
来到了真实的世界,面对的就不是每天虚伪的问好?就不是日复一日的疲于奔命?就不是无法实现理想的失望?
真真假假其实都一样。只不过到真实世界中之后,这种无力感更加真实,不会有一个监视器面前的导演时刻提供给你你所想要的一切,很多事情远没有在虚拟世界中进展的那样美好。
尽管虚假,尽管是设定,可是那至少是美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