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抗生素时代的救赎,只求为时不晚 |《消失的微生物》

『文 | 拾壹啊』
一般人对抗生素的认识停留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耐药性,但仅此而已,不会觉得对自身会有如何太大的影响,最多不停使用新药就是了。
但这本书从抗生素与剖宫产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微观生态”切入,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微生物的一扇窗,让你意识到抗生素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影响,详细科普了消化道系统菌群平衡的概念。
从微生物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顺产比剖宫产好。怀孕的女性,会向阴道里分泌大量的糖原,把一些叫作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友好细菌培养得多多的,自然分娩的孩子,在经过产道时,会全身涂满友好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嘴里也会吸进去大量的这些友好细菌。如此,可以确保这些友好细菌是最早在婴儿肠道里定居下来,这些最早的友好细菌对于保证孩子建立健康的菌群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对种种“现代疾病”(例如:肥胖、哮喘、胃炎、乳糜泻、自闭症等等)背后的“共通的、单一的原因”进行探索,并归因于“消失的微生物”,其中动物实验部分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假说的可信度,也提出了几个乐观的对策,不过,这个结论难免有泛化的嫌疑。
平心而论,作者的一些具体观点应该被视作猜想,是否成立,尚待更多的实验去证实,作者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厚厚的注释里面已有多提及,这不仅体现了严谨的学术作风,也展现了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科研的魅力。
我们体内世代相承的微生物不是无缘无故地存在的,它们是漫长演化的产物,任何对它们的改变都可能让我们付出代价。
作者通过一系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探索,提醒我们抗生素的滥用可能是导致种种“现代疾病”蔓延的原因,而非全部,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应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辩证地阅读。
在书的最后一章“对策”里面,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但必要的节制自己使用抗生素的欲望是短期之内我们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措施,尽管这不会扭转局面,但是可以减缓微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进程。除此之外,你也大可不必使用那么多的抗菌洗手液,肥皂和清水就很好,当然,乘坐公共交通之后不要吮手指。
抗生素的使用控制、养殖业的抗生素使用禁止、“窄谱药物”的开发以及益生菌是否真如宣传的那样有效等等对策,虽然都不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但至少作者提出了可以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知道我们并非无计可施。
整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尽管有大量实验介绍,数据说明等科研内容,但读起来不枯燥,文字顺畅,翻译上乘。
滥用抗生素已是当今社会无可避免的现实,后抗生素时代的救赎,只求为时不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