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你一起,陪孩子玩“图书漂流”

2017-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贤敦

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在小城镇做“图书漂流”活动,对来参与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无比新鲜的事情。

起初老师们只是希望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组织一些与书籍相关的事。最普通不过的就是大家一起阅读某本书的某些片段,再鼓励孩子们分享心得。想想看,这样没有新鲜感的教学方式,会辜负了孩子们难得的周末。


从“阅读”到“心得”,为什么没有效果?

这不得不从我们的思维惰性说起,“阅读”是因,“心得”是果,他们之间有一段行为空间,姑且可以称之为“缘”,可是在我们大脑的第一念反应却是空白的。

因与缘相聚才能得到果,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并没有重视这段空白的引导,那么孩子们也必然不会反应出我们期待的果。

有多少家长只看到了孩子没有这个果,而与其着急发脾气呢?

方法没有限定,在于我们是否明确目标

目标会成为我们向前的动力,就如流行语说的“每天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我们的目标”。在目标的牵引下,很多方法涌现出来,剩下的就是看我们如何来执行。

选择开设“图书漂流”活动的目标:

①培养分享心(分享是升级版的快乐)

②去除悭吝心(如何面对“舍不得”这个心念)

③礼貌地交流(参与集体活动,在交流中结交朋友,增长社交经验)

不要担心活动效果不高,带着“调整”的心态做事

最开始,只有少数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书籍带到书院,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第一次接触这类活动,孩子们表现得还很害羞,不肯拿自己的宝贝,但当看到桌面上摆放着各种自己喜爱的图书时,立刻心动,纷纷跟老师们讲,下周一定要带好多图书来。有了孩子们的这句话,老师们愿意下周继续开设一次图书漂流活动,给孩子们足够的心灵空间,去接纳新鲜的生活方式。

老师主动分享心得,给孩子做示范

有内容,以看到孩子们的优点和进步为主。

要真实,真正触动我们自己内心的话,才有力度打动别人。

有质量,言简意赅,不啰嗦的分享更能够提起孩子们的兴趣。

要包容,认真聆听,认可孩子的想法。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我们每一个细微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们就像是记录仪一样,模仿着我们的举动和心态。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要示范给他们看。

孩子们最喜欢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 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都做得非常认真

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低估孩子的创意

老师们很早就有开设缝纫课的想法了,但也同家长们一样,会担心孩子们不擅操作而伤了手。可是,成长不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吗?

所有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挫折,而是他们敢于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方向。

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制作布艺书签,稚嫩的小手握着缝衣针,一点一点地绣出花纹。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处女作,都非常有成就感!

有一位小同学跟老师说,“老师您能帮我拍一张照片吗,下周我回家,想把这个送给我妈妈。”男孩子不擅长表达对母爱的渴望,每次制作的小手工都想着是给母亲的礼物,那纯真的心和闪烁的眼睛,令老师们特别感动。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实践洗菜劳动

想做好家长,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环节都是在教育

书院成人班的课程,把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现代育儿教育结合,分享实在的家庭教育经验。

借助“世界读书日”这一个契机,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玩玩具。从玩的过程中更能够了解孩子的心,并通过亲子互动,融入生活常识的教育。

陪伴,就是要付出时间、空间、耐心和方法。

老师带着家长们玩拼插玩具,引导家长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孩子们的心。我们遇到的问题,孩子也会遇到。当孩子们向父母提出相同问题时,我们不能够放任不管,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让他们感受到重视。也会有一些内向的孩子,遇到问题不懂得提问,父母要善于观察,主动提供帮助。

平时都是看着孩子们折腾玩具,真正自己上手玩的时候,家长们纷纷感慨:“难度很大,找零件就要找很久,说明书上注明的形状和颜色,一不小心就会看错,拼好后真的很有成就感。

附赠读书小游戏:跟孩子玩“第23页第4行”

游戏方法:

陪孩子拿起一本书他喜欢的书,翻到第23页,把第4行完整的句子读出来,分享到朋友圈,或在此留言。2分钟就可以给孩子带来读书的收获。

留言格式:

今天是__月__日,我陪孩子读《____》,这本书的第23页第4行的内容是____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