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成长

「换个想法,辛苦就不再辛苦了!」 须贺洋介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8人  陈耀恩46228005

才二十五岁即肩负六本木店的开业重任

被誉为「法国料理之神」、在全世界开设餐厅的乔尔.侯布雄(Joël Robuchon),相信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也久闻其名。而须贺洋介主厨正是侯布雄的得力门生,目前才三十多岁,即统筹指导侯布雄集团的所有料理,并在全世界奔走开设新餐厅。二○一二年到二○一三年之间,他在富士电视台的「料理铁人」(Iron Chef)节目中,以法国料理铁人之姿登场,这件事想必大家仍有印象。

须贺的老家是一间在名古屋颇负盛名的法式餐厅。他在高中时代便对自己未来的出路有所思考。

「我总觉得人生不该像电扶梯那种方式前进,也隐隐约约想去做别人没在做的事。那时候我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如果就这样到国外去,我就能做到跟我同年龄的人做不到的事了。」

因为老家的关系,须贺认识一些法国人,加上有位亲戚与法国厨师结婚,种种因素让他决定高中毕业后,就到里昂的大学去进修法文。

留学结束后回到日本,在西洋银座饭店的法式餐厅、东京都内的法式餐厅等地方工作,后来因为腰部受伤而回去名古屋。一九九八年他再度赴法,认识了乔尔.侯布雄,就在侯布雄位于巴黎的研究室工作。

转机于二○○二年到来,当时须贺二十五岁。侯布雄要在六本木之丘开设「侯布雄法式餐厅」(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并将开店重任交给须贺。目前这家餐厅已经获得米其林二星评价,特色为开放式厨房,由厨师在客人面前烹调、提供餐点,据说这是侯布雄从日本寿司店的吧台得来的灵感。餐厅相当大,一共六十桌,由一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负责,实在太厉害了。

「日本一向是论资排辈的吧。我的同事中不少人比我年长,对他们来说,等于是被比他们年轻的小伙子使唤。虽然大家嘴上都说不在意,都说他们是为了在侯布雄的餐厅工作才进来的,但还是有很多眉眉角角。要压住他们,不能说『能不能帮我做这个?』而是要以实力服人……」

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每天都扭打成一片。而把工作全权交给这位从无主管经验的年轻人,侯布雄倒是老神在在。

我所采访的这些名厨,每一位都有拍胸脯喊出「我来」的胆识。当机会来临时,如果退怯地说:「我才二十五岁,不行啦!」机会便溜走了。即便没把握,也绝对要有喊出「我来,没问题的」这种胆识才行。

「我老家开餐厅这件事也有关系吧,我的想法非常老派。在饭店和在侯布雄的研究室工作时,我都认为从一大清早工作到三更半夜是理所当然的。拿食谱来说,也不是等着别人给你,而是要自己偷学;如果自己想做什么,不是提早来上班,就是早点把工作完成后再做。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从严格的环境中磨练过来,但开设「侯布雄法式餐厅」还是一阵手忙脚乱。例如,菜单是开幕前一天才定案,然后当天的清晨五点左右才翻译成日文,也完全没有模拟过如何点餐等实际运作方式。早上七点开始有人排队。也就是说,须贺是借着六本木之丘店的开幕,才一边学习如何经营一家餐厅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事情都是压力,受不了而辞职是可想而知的。但须贺具有一种可以克服混沌的、某个意义上的「差不多」性格。事实上,处在今日瞬息万变的时代,要凡事底定、确实模拟妥当、准备万全才开店,几乎不可能。

在这种状况下,是感到压力而猛发牢骚,还是把事情确实完成,这点不论在海外或日本,都是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

换个想法,辛苦就不再辛苦了

在六本木店待了三年后,须贺说他「又想去国外了」,于是接受侯布雄的提议,着手进行纽约店的开业工作。据他表示,这个工作和六本木店比起来轻松太多了,但其实另有其他难题,就是美国的工会十分严格。如果像在日本这样每天打架,立刻会被告,因此周遭的人都为他捏了把冷汗。

训练员工时,即便极力克制,忍不住发飙的情形还是在所难免。而且当时虽然会说法语,但英语并不流利。

「一把火上来时,管他的,就用文法乱七八糟的英语开骂了。还好,在美国,只要把你的用意说出来,他们就会乖乖听了。就这层意义上,我个人觉得在海外比在日本工作要容易多了。」

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就要掌握当地的习惯和状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身段柔软的想法真是了不起。很多人都是「老子就这么干」而不愿迁就吧。当然,在日本国内也是人人想法互异,如果认定「最近的年轻人都是草食系的,没用」,我想这种人到哪里都施展不开吧。

你会认为「我英语不行,无法带人」呢?或者即便英语乱七八糟,依然认为「美国人比较好带」?或许最后终于能够搞定的诀窍,在于稍微改变一下想法吧。

「在巴黎和纽约都是,台湾也一样,就算外语能力差,只要技艺和品格服人,就会赢得员工的尊敬,这点是日本没有的。如果日本人被外国上司以别脚的日语骂:『这个,不做不行喔!』应该会在心里暗自嘲笑:『拜托,把日语练好一点再说!』在国外,或许由于各个种族的人都有,大家比较不会计较语言问题。总之,在欧美比较容易感受到大家对技艺的尊重,这是事实。」

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就能做得开心

「或许我无法满足现状吧,我总觉得我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环境而到国外去的。原因我也搞不清楚,可能是在同一个地方待久就会腻吧(笑)。」

我自己也是一年当中,半年在夏威夷,半年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因此很了解这种想改变环境、想挑战新事物的心情。

目前,乔尔.侯布雄每年都在世界各国开设数家餐厅,规模愈来愈大,员工自然也是以巴黎为中心在全世界奔走。侯布雄本身的工作与其说是厨师,不如说是开设餐厅。然而,须贺除了与侯布雄同行、着手开店之外,他本身还在巴黎的「侯布雄法式餐厅」担任主厨,真令人惊异。

「我比别人都更了解开店所必要的作业,也知道如何招聘员工。我会法语,又在纽约待过,所以也会英语。对侯布雄来说,我应该是张非常好用的『牌』。」

须贺虽然谦称自己是一张「牌」,但也说到:「他现在没有我,会很伤脑筋吧。」可见对侯布雄来说,须贺已经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了。想到海外闯天下的话,没有「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这种志气,是无法出人头地的,也无法做得开心吧。

「看到侯布雄,就会觉得他这个人太强了。不管对方是中国人、日本人或美国人,不论在哪个国家,最后都是由他掌握主导权。总之,他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我跟在他身边可以学到很多事,很开心。」

到达这样的高位了,还能乐在学习中,并且心怀感恩,这就是须贺进步的原动力吧。

虽然位居高位,还想更上一层楼

据说在乔尔.侯布雄集团工作的人,「很多人都是为了得到侯布雄的肯定而来的。」因为侯布雄的地位宛如料理之神,能够获得他的肯定,就好比被列入棒球的纽约洋基、足球的皇家马德里的先发名单中一样。从厨师的立场来看,争取到侯布雄集团工作自是理所当然。

侯布雄集团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包括须贺在内,必定是最高层的五人一起巡回世界。这五人高层中,最上面是侯布雄,接下来是一位形同须贺的兄长般,同时是侯布雄的得力助手、「分身」的艾瑞克,以及西点与服务部门的最高主管各一人。这五个人组成侯布雄核心小组。除了须贺以外,其他人都是五十多岁、已经工作二三十年的资深老将了,他们还待在一军,在前线作战,也算是很罕见的例子吧。

已经位居一军中的一军了,却在思考「要这样继续下去吗?」这又是须贺的另一个过人之处了。

据说,有一天他向侯布雄提出:「我想半年留在日本自由地工作,剩下的半年再跟你一起全世界跑。」原因是一来他挂心老家的餐厅,二来也想自己开始做点什么。于是侯布雄说:「喔,那就照你的意思吧,去试试看也不错。」两人甚至谈到给薪问题了。

二个月后,「你在日本,我实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如果不能大部分时间待在巴黎的话……」侯布雄的态度开始改变了。

不愿放人的侯布雄固然明智,但我对于须贺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感到吃惊。如果是一军半的人,恐怕会被认为「已经不需要你了,要辞就辞吧」。一定有何原因让侯布雄非留住他不可。

「位居侯布雄高层的人,已经没办法冒险了吧。这个集团很大,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了,但我自己很想再多点自由,很想再随心所欲到想去的地方,在当地住下来工作。」

已经到达一般人都想一直待下去、根本不会动辞职念头的高位,却还想冒险,须贺就是具有这种挑战精神以及更上一层楼的企图,才会受到侯布雄如此器重吧。

提升自我品牌价值

「和侯布雄到世界各国去,一个礼拜后又转往下个地方,我其实挺喜欢这个工作模式的,只不过这样的模式也会变成常态性事务,所以我想趁自己的干劲还没消失前,开始新的工作。」

看到须贺好像快腻了,就派他到东京、纽约、台湾……,如此每隔数年便转往下一个地方去,侯布雄就是用这种方式在维持须贺的干劲;就这样留他留了十年,果然是用人高手。

本书所采访的名厨们,无一人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超过十年。最长的就是小林圭主厨在「东京银座香奈儿餐厅」(Beige Alain Ducasse Tokyo)七年、德吉洋二主厨在「Osteria Francescana」八年。大家几乎都是因为想开店而离开工作数年的地方。

因此,我也认为须贺不例外,会想自己开店,成为自家料理王国的国王。结果我错了。

「我不是以厨师的角度,我完全是用经营者的角度在思考。从我的观点来看,我应该算是个经营者吧,反正我经常是以商人的身分在思考事情。我在巴黎的某家餐厅吃东西时,想的也都是这样的东西在日本会不会流行。」

或许是受到有制作人细胞的侯布雄的影响吧,须贺虽然是在厨师家庭长大,却不认为将来要一直守着一家店。他认为做会料理是会一种技能,在这项技能上再加点什么,说不定就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好的工作来。

「我想用须贺洋介这个名字开店,创造自己的品牌;但又不想每天待在店里,所以要交给别人,然后到海外去发展别的事业。我对这样的事情很感兴趣。反正,我不想当侯布雄的须贺洋介,而是要以个人身分留下些什么才行。」

听到这番话,我认为须贺非常强烈地想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目前他虽然是一位厨师,但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而且很清楚自己适合走的路,也知道再勉强自己继续做下去,事情会变得奇怪。某个意义上,他是想利用厨师这个实绩来发挥杠杆效果。这个想法,我觉得相当有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