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窃听风暴》:谈谈那些形成对比呼应的情节
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豆瓣评分非常高,关于其中的人性问题,关于影片的人物塑造,大家都谈得很多了,此不赘述。今天主要谈谈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形成鲜明对比和有力呼应的情节。
图片来自网络一、男主维斯勒的两次审讯
第一次是影片开头的那一场审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酷、不苟言笑、职业化的审讯官,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发现这一幕只是他课堂上的一个案例,这样就交代了男主的另一身份——秘密警察专业教师,并且通过他回答学生关于人性的质疑,观众对男主的角色一下清晰了:无视人性、冷酷无情、耐心严谨、高度职业化的秘密警察领域里的顶尖高手!
他还有搞不定的侦查和审讯吗?这样的狠角色,让人不寒而栗!
影片中他的第二次审讯对象是女主西兰。这一次,他久久的不愿意转过身来去面对自己欣赏的女演员,他没有要求她把双手压在大腿下坐着,甚至他的问话也没有了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力量……与之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他小心翼翼地鼓励她此时可以选择保护自己,暗示自己会处理好一切。
如果说之前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隐瞒不报,只是一种暗暗的风险不大的帮助的话,这一次,他对他们的帮助就要冒着暴露自己的巨大风险了。此时,估计维斯勒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了,所以这次审讯中,尽管已经十分克制,他的情感流露还是比上一次多多了。
两次审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男主的巨大转变及决心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两次舞台剧表演
第一次舞台剧表演由女主西兰出演,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有才华的女演员,坐在台下的部长专注地盯着她看,倚靠在墙边的剧作家也在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女友演绎着自己的作品。这一幕的作用主要是人物出场及交代人物关系。
第二次舞台剧表演是在两德统一后,同样的内容,但演员不同了。两次演出形成鲜明对比,物是人非,剧作家不忍再看下去,抽身离座而出,却碰到了同样也无法看下去的部长。侧面交代了二人对女主西兰都有难以忘怀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设置给了男主一个询问内心疑惑的机会:“为什么我没有被监听?”然后引发了他去查找真相的行为。
这两次演出的情节设置可以说非常恰当,有力地推动了剧情。
三、两处前后呼应的小细节
1.红墨水
那台用来秘密写稿的微型打字机用的是红墨水,而且红墨水易渗漏,容易染红拿打字机的人的手指。剧作家第一次拿打字机的时候就发生了手指染红的情况,当然,维斯勒为了帮助他们匆忙中拿走打字机的时候,难免也会被染红手指。所以,他写最后一次记录的时候,就有红色指印留在本子上了。这也成为他拿走打字机的直接证据,剧作家原来一直以为是西兰拿走的。
可以说,红墨水染红手指这一细节设计相当精巧。
2.《献给好人奏鸣曲》
这原是剧作家之前经常合作的导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导演自杀后,剧作家悲愤地弹起这首曲子,感动了另一头监听的维斯勒。
导演是剧作家非常敬重的一个人,然而这样一个好人,却在社会的重压下自杀了,这激发了剧作家写作有关东德自杀率的文章。
这是剧作家写作“反动”文章的开始,同时,作为监听者的维斯勒也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因此,得知真相后的剧作家,对自己的这位恩人十分感激,十分敬重,他没有贸然地在街头冲上前去打扰自己的恩人,而是选择用更加深沉的方式——写一本歌颂他的书,来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书名就是《献给好人的奏鸣曲》,有力地呼应了之前出现的同名曲谱,引人思考二者之间的关联。
对剧作家而言,专业上导演给了他莫大的帮助,而在人生道路上,是维斯勒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所以他很自然地会想到以曲谱名为书名。在维斯勒那一边看来,剧作家并不认识自己,却把自己和他的恩师导演放到同一高度,这份情谊也足以令他倍感欣慰了。所以这个曲谱名和书名同名也是一个相当精巧的细节设计。
结语:
由以上几处细节的设计来看,这部影片真的是用心之作,最后斩获那么多大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