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自救指南:没关系,放得下

为什么我们被佛系了

2018-01-04  本文已影响130人  当下月刊

创办校园文学杂志,发展优秀青年作家。

——《当下月刊》

文 | 甘泉

前些日子“佛系”一词几乎刷遍整个娱乐圈,一系列的“佛系”新名词如同火山爆发般涌现出来,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佛系”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原本以为可能与佛家云云有关吧,最早我接触的是“佛系青年”这个词,私下里我问过室友,“小王,什么是佛系青年啊?”小王答曰“这你都不知道啊,佛系青年就是,光头青年!”我大跌眼镜,显然我自认为“佛系青年”并不简简单单是光头的青年吧,我开始上网进行查阅。

随着我网上的查阅,“佛系青年”并不是小王口中的光头,它隐藏着一种更加深刻的意思,或许是社会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也极有可能我此刻也面临“佛系”。所谓的“佛系”网络上给出的官方表达解释是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输赢也没有关系”的消极,懒散的生活态度,恰恰这种“佛系生活”正是我们时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制止会“吃人”,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佛系生活”不应该是当下青年所应该拥有的一种心态,可是我们却每天被这种“佛系”所左右,尤其90后的我们这些相对弱势群体,二十出头,结婚生孩似乎还早;成天待在家里,父母又唠叨责怪没有出息;梦想闯荡一番事业,可现实社会又太残酷自己底气不足;刚步入工作,领导不重视不提拔自己又缺乏信心。因此,90后的青年面对各种原因养成了一幅“天生”的随遇而安的无力精神,每天以自嘲,随缘的方式浑浑噩噩的生活。我觉得,此时的“佛系”已经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大家此刻共同的志向。

很多时候,我也是“佛系青年”,的确这个“佛系”如同一袭华美的衣裳,当我们稍不留心就会被它精美的样式所吸引,它所折射出的柔美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安逸更是一种我们天生人性最所需要的一种生存模式。我试图自己摆脱这种表明面上的安逸,我不想被“佛系”。然此后我常思考为什么我们社会中渐渐出现了这样的状态?一个人当他选择或者不选择“佛系”生活,都有自己的理由,然而这种状态却是真的。

人从繁衍开始就有阶级等级,一旦阶级等级明确平凡和优秀就彻底划分清楚,很简单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只有选择后者才能有机会前进一步,给自己的生存价值更高,往往那些选择前者的人大多数会在平凡的过程中淹没自己。西方欧洲人推崇贵族精神,中国人从三皇五帝时候就推崇平凡,我姑且就认为平凡就是平庸吧,然而平庸在我们所接触的知识里一直是贬义词存在,如果把此刻的“佛系”与平庸等同,那我们此时是不是也表现出的是一种平庸的生活状态,我想大多数人会拒绝。

我明白此时的“佛系”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当下青年“无奈自嘲”的表现,虽说这种生活状态很严峻,可是置身事外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我既然置身在内,于是我个人对我们社会为什么出现的“佛系”有一点认识,在我们这个时代,近二十年来,社会中各种一直呈现出的是各种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元素皆有颓废流弊,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除了一批人通过改革发展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然而还有更多的一批人正处在发展的路上,真真实实的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传承的文化元素和当代文化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人们在过分追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文化元素渐渐不被热忱,然而通过发展后宣扬出来的经济销售文化成了广告那般传播在大街小巷。

最终,导致比“佛系青年”更加年龄稍大一点的群体,以发展起来的为榜样,抛开文化元素,以“一夜爆发”式的纯经济利益整体发展,的确通过这种模式是让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了,但是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固有文化元素的支撑,在整个发展高层所体现出的归根结底是——存款有多少,富豪榜排名是多少,住怎么样的房,开什么样的好车,身价地位怎么样等等。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欧洲国家如同现在的中国,他们也提倡如同我国此刻的发展,不过他们这种发展模式用固有的文化元素始终占主导地位,因此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过了九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这种经济文化渐渐地成了主流文化,恰恰非主流的固有文化不被推崇,此刻经济文化与固有文化产生了极大程度上的矛盾那就是——谁在此刻摆脱了平庸,摆脱了贫穷,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功勋!而那些后居者要么做第二个英雄,要么平庸一生,恰恰处于青年的我们毋庸置疑就成了“佛系青年”。然而,发展起来的俨然带动社会中后来者,继续以“爆发式”的口号带动整个社会,那些个处于正值二十出头的青年不得不以“佛系”来对待当下社会,此时的“佛系青年”眼睁睁的看着许许多多争先恐后的人变得富有起来,这种犀利的刺激形成了我们当下大多数人“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输赢也没有关系”的消极,懒散的生活状态。

我不认同这种经济式的文化能成为我国后期发展的主流文化,我国现在处于的这种文化,是一种颠覆固有文化的反动倾向,它能引导我们大多数人对生存价值发生改变,以至于社会中出现一种冷漠,失去人情冷暖,自给自足的消极风气,与中国固有文化所提倡出的是相违背的,与我国国情和人文价值是不符合的。假如,多年以后我国依然是这种文化,那我们的后代是不是如同我们现在一样又是一大批“佛系青年”,如果所有“佛系青年”都认同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那还不如从现在开始早早地出卖自己的灵魂。

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永远是将那些个有能力,有成就的人树立成榜样,然后让普通的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变成和那些树立成榜样的人一样,亘古不变得神圣道理让我们从一开始脑海里种下做人定要成才的第一想法,恰恰那些甘愿平凡的“榜样”始终不被推崇,我这里所说的平凡是那些个平凡又不普通的人,他们往往为社会创造出价值,又乐于平凡。我提到过西方国家的人推崇贵族精神,我想他们所推崇的贵族就是那些个平凡又不普通的人吧。当然,我对法西斯的民族文化不敢苟同,在人类社会真正文化史上,那些追名逐利,个人英雄主义等等,最终不过是文化大套餐中的泡影而已,即使如同海市蜃楼那般出现一时的幻想以假乱真但最终也会烟消云散,一无所有。

中国式的“佛系”显然已经成了当下很严峻的事实,其实早在一百年年前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就已经开始关注“佛系”中国人了,通过作者笔下的阿Q就知道当时外强进入中国,国内又土崩瓦解,一时国人表现出“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等表现,简而言之就是不敢正视现实,以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来麻痹自己,这不正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佛系”生活,只不过是从阿Q精神换了个名词成了“佛系”而已,难道我们这么快就已经忘却或者说又回到了一百年前,还是说我们本应该这样?不由得让人发思。

《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与此,君子处事,应该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楚辞》上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说“虽然前方的路很漫长,但我会百折不挠,不留余力的去追求和探索”。而《旧唐书》也强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既然古人都以“自强”,“求索”,“聆听”来严格要求自己,怎么到了我们这代青年人身上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战争带来的危机,而我们却被“佛系”了?

于是我联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前两天我还和某网络公司技术人员在微信里交谈,他说他打算他准备复习考研了,我顿时惊愕。

我问他多大?

他说他今年三十二了,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还没等着我问原因,似乎他早知道我问什么了,回答道,本来他不打算考研的,都已经这个岁数了,可是单位要求渐渐提高了,如果自己不去努力用学习和知识去装点自己,那就会被新来的同事渐渐挤兑下去。

看来在工作上不单单只是你会的原因,他问我,你有什么打算是考研还是毕业直接找工作?

我回答“我啊,真的不清楚,虽然现在处于大二,距离毕业也还有几年,至于以后,我还真没考虑过,暂时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吧”。

很显然,我的回答让他也惊愕了,半天回复我一句“你现在应该有想法,中国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再后来我和他说了很多关于我们时下青年处于的状态,我告诉他,中国处于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国情,因此我们此时的青年与其他国家或者上世纪的青年不能同语而言,中国缺乏中产阶级的人,而国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还是平凡的人,生活水平整体处于较低等,因此我国青年缺乏的是文化自信心,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把创造经济事业作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很多人对金钱的崇拜早早超过了自我价值发展的极限,缺乏文化素质的富有商人给我国整体带来的是高消费现象,盲目的追求,让当下更多的青年处于一个尴尬的现象之中,那我们则称为“佛系青年”,我们可曾知道在美国,以及在很多国家他们每个家庭简简单单的都拥有一套住房,一辆小汽车,而在我们国内普通平凡人家需要花费两代人的工资才够买一套房子,这种整体高额消费的水平,让多少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产生了眩晕式的压力。如此不同的消费态度,也进一步证明是两国平均生活水平所决定的。

谈到这里,我不禁自己长叹一口气,记得去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待过几个月,当谈到上海,大家可能首先联系起来的是经济城市,在上海普遍的观念里,通过打拼,只有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出人头地才算成功者,我亲眼目睹过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陆家嘴从小有成就到最后负债累累,起初他一个人在一家公司炒股,渐渐他有了一家自己的独立小公司,可是好景终究不长,外界等等压力迫使他不得不破产,最后负债累累,我正好住在他隔壁,那段日子成天见他“喝酒”偶尔一次他见我下班早,就约我进去闲聊,通过交谈中我知道,他是国内某知名高校毕业的,一毕业孤身一人来到上海,通过两年的打拼他从最底层冲到了销售经理,日子久了,渐渐有了自己独立开公司的想法,终于2015年年底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规模虽然很小,但也足够发展,可是公司从一开始仅仅不到6个月就面临倒闭,破产。他没有说具体破产原因,我自己十之八九也猜出了原因。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个人文化素养以及企业文化的欠缺,一味地急功近利导致最终失败。

个人文化的欠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自教育,从我们小学到大学除了学习考试,就是关注我们的分数,排名。然而发展到现在,当下社会不仅仅单是一张文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看来出现“佛系青年”也是社会发展中带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我们这些青年最终面对的是社会,而不是除了会考试就是会拿高分,社会发展到后期看的是怎么会生存,怎么会生活。然而,诸如出现以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同程度的丢失,丧失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被重视!日本的明治维新,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他们成为二战期间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那教育是什么?《礼记》一文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诸德也。”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去顺应这个潮流,也不是让大家只学习一门技术,学会一门课程,而是为教者教会大家怎么培养个人主动性,怎么学会以个人力量去改变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发展大局中自我素质价值,真正成为一位有理想,有实践能力的改变者,而不是个个培养出来的都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输赢也没有关系”的消极,懒散的“佛系青年”。企业文化欠缺的重要原因在于决策者本身文化素质不够,组织团队协作意识太差,没有明确的目标,长此以往整个企业不倒闭才怪!

当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佛系”的时候,我们传统文化应该被社会时时刻刻提醒和关注。而不是用反过来那些商业经济老大刺激着“佛系”群体,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转型性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通群体遭受了严重的抛弃,在社会之中渐渐失掉平衡性,我们却没有用文化来澄清我们的思想变故,反而用“佛系”态度来对待,这样的茫然态度难道是我们人性本应该有的通病?不可置疑的说“佛系”之所以会产生,其重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价值不够坚定,自我素养不够完善。

不管将来还是现在“佛系”的生存方式永远不可取,优秀的人永远只有一部分,平凡普通的人永远占绝大多数,在我们国家普通平凡的人就是人民中一大部分,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反之,我们偌大的一个国家有太多“佛系”的人,那么我们整个国家是不是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大清末年,对于出现这点,作为有良知的任何中国人是不愿意看见的,在我们心里深处已经害怕这种国度,这也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明知道又不想说出的心里基因。

当我们全民自觉主动参与传统文化建设之中,我们不单单体现出的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更能体现出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东方中国。梁启超先生所著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中国自古就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当然除了我国以为还有“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很遗憾除了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化古国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仅仅留下了零星的一些参考历史痕迹,如果若干年以后我国也如同其他三国一样,古文化消失的连考证的依据都没有,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自我反省呢?然而,现在好多人借着我国现在发展的顺境,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把自己装扮成一位像模像样的成功者,那么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还应该替全国人民写上一首赞美的诗歌。恰恰那些甘于平凡而又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不却不被人民所关注,还是忘记了我们都是平凡人?

我们有太多的例子能说明“佛系”生存不能成为我们当下青年所依赖的主流,往往有太多太多的人选择了“佛系”,这是我们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很大的弊端,也是我们国家在经历转型发展前一直残留在在人民深处的一道深厚的伤疤,我们不揭也罢,一旦揭开那些残留的伤痕,社会中那些个跳梁小丑,徒有虚名的家伙原形毕露,无处躲藏。如果“佛系”生存的人还不去通过文化,个人去改变自我,尽管现在或者不会出现太多的变故,一旦涉及自我提升,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佛系”将吞噬我们,吞噬我们整个发展界,最终吞噬我们整个国度。

作者简介 :甘泉,原名郑海云,甘肃天水人,在校大二学生文学爱好者,现任《当下月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当下月刊》投稿要求

1投稿作品需授权原创首发、一经发现抄袭或已经在其他媒体公开发表过,则作废。

2.文体不限,构思精溢,心灵鸡汤类3000字以内,每位作者至多投稿3篇。

3.来稿作品,无错字和排版等细节问题,word宋体5号字为宜,在正文底注明姓名/笔名,作者简介,联系方式以及可以附加生活照一张,以附件形式发送到邮箱,主题注明“体裁+作品题目”

4.本刊保留作者本人所有权利,谢绝一稿多投,作者自留底稿,若一月内无回复可另投他处。

5.《当下月刊》同时也定期在投稿邮箱中,审核出优秀作品经作者本人同意后,统一投给与《当下月刊》合作的大学,知名杂志等平台。

6.所有打赏金额如数归作者所有,自作品推送20天后,联系当下杂志社财务处詹皓同学QQ:473319855领取。

投稿邮箱

dangxiayuekan@163.com

主编 | 杨晨

责任编辑 | 牛景维 南智怀

网络编辑 | 肖慧娟

校对 | 于涛

“当下月刊”是一个面向所有阅读爱好人士的文化平台,期待您的加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