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计划的书单,我只完成了35%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
文/Echo
我的2017,其实并没那么努力。开始的开始也没计划得那么努力,所以在列出读100本书的清单旁边,我写下了要去5个国家旅行的打算,在发表两篇论文的一侧,列着要看的100部电影,在用英语流利交谈的目标下面,写着学会游泳的小夙愿。
而今,已然走进了新的一年,回望刚过去的2017,学会了游泳,去了6个国家,论文发表了3篇,电影也看了很多部,可书单上除去寥寥的已读标记之外,还剩下长长的一串未读数目。数了一下,我的2017年‘百书计划’只完成了其中的35本。
计划未完成,读书数目也不多,我却并没有感到挫败的失落,反而是满溢的幸福充实感。
我想,这应该得益于每一本书都以不同的方式让我成长。
对于一个在读的理工科博士,能够利用的读书时间并不多。等公交时的三分钟,在地铁上的六分钟,休息间隙的七分钟,吃饭时的十分钟,睡觉前的半小时,所有能拼凑的零碎时间,都会打开kindle或者读书软件。
写至此处,恰恰想到在罗马等车的那个晚上,公交迟到了整整3个小时,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没有更多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小伙伴们焦虑的对着车来得方向翘首以盼时,我坐在马路边,伴着昏黄的路灯,抬头是废旧的古罗马斗兽场,燥热的七月天气,静静地读完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龙应台的《目送》。
有人曾问,你读那么多书,又记不住什么,有什么用呢?
我确实不知道读书有什么功利的用途,但我深深体会到三毛说过的那句话:读书,终究是为了取悦自己。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是一定不能懂得,想起罗马的那个夜晚,我嘴角上扬的弧度里,藏着怎样满足的幸福。
爱读书的博士,其实是算不得一个好博士的。别的博士在加班加点,以至通宵达旦赶论文,为着毕业后能寻得一个好归处。我还是不愿在写长期短期计划时,把时间都分配给科研。比如在写字的这个早晨,处理完邮件,写好一天的计划清单,单单留出了一个小时来读书,写字。
真正热爱的事情,从来都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
2018年初,写下另一个‘百书计划’时,我还是没有丝毫的犹豫。读书会带给我什么实际用途,我依然是不清楚的。但我知道,忠诚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所带来的愉悦,以及坚持去做一件看似毫无裨益的事情所带来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点点的时间积累,沉淀在心里的是一份厚重。
因着这份沉淀,我对于生活多了一份从容和自由。
读博的科研压力未减下分毫,工作的环境也是未见好转,而当初的焦虑已经不再有,对于所遇见的人与事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这可能不全归功于读书的好处,但也一定是少不了日日沉淀的累积。
书中黄金屋,书中颜如玉,读书养气质,读书阔胸襟。
而读书于我,是一种生活。
生活在北欧的非典型理工女博士,喜欢读书,喜欢旅行,也喜欢写字,2018年计划写下20万字。
希望我的文字配得上你的时间。
《2018年20万字计划》-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