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一个百日读书艺术之家

渴望生活---梵高传

2017-01-11  本文已影响46人  子非_似是而非

读完这篇文章时,热血沸腾,有一种立马买张机票杀到荷兰的冲动,去亲眼看一看梵高生活的地方和在那个地方曾经的一群飞蛾扑火般的艺术家们。

全书以梵高作画的地点为故事和章节展开,一共九卷。伦敦/博里纳日/艾顿/海牙/纽恩难/巴黎/阿尔/圣雷米和奥维尔。这一条路线不仅仅是梵高生活的简单陈述,更体现着他每一个时期的作画状态和进步,更直接说是离癫狂的非凡才能越来越近的累计。

在伦敦,温森特梵高在一个属于梵高家族的古比尔公司做一名画商。这段时期的他是一个如千万在恋爱中的小伙子一样,每一天的阳光都是明媚的,因为他们心中住着一个爱笑的乌苏拉。直到他发现这不过是一个一厢情愿充满梦幻的泡泡,然后痛苦不堪。

为了逃离,温森特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来到博里纳日继承父业从事神职。在这里学习时,有凯一直陪伴着他,使他内心对于乌苏拉的痛苦拒绝而逐渐消散。然而一年的学习并没有让他收获颇丰,却疲惫不堪。他开始思考,他是否真的是想成为精明又有教养的教父呢?他遇到一位优秀的导师曼德斯。

“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结果也许会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你至少去做了,这才是重要的。”

于是,他来到福音传道学院,这项工作需要具有当众进行通俗而又感人的演讲那种才能。事实又一次证明,这一次的实践也是失败的。最后他被推荐到博里纳日作为一名传道士,这里人的生活重心是七百米下的地下城。这里的人们不分男孩儿/女孩儿,都是从八九岁就开始下井,不满二十岁就开始发烧,害上了肺病。要是没有活到四十岁,然后就死于肺结核。

梵高渐渐发现上帝根本救不了这群以挖煤矿为生的人们,不挖煤会全家饿死,挖煤会死于瓦斯爆炸或者肺病。直到最后,他把自己所有的钱财,衣服,食物都分发给农民们依旧杯水车薪。最后骨瘦如柴的他被解雇。幸运的是,他又开始有时间思考,又一次失败的我适合做什么?他用读书来排解寂寞,找到画画的方式来消磨时间。他有机会重新找到为止奋斗的方向,接下来他疯狂描绘他熟悉又陌生的博里纳日人民。

在一次一次的临摹,写生和对自己的不满意中进步,甚至徒步三十公里用了一个下午,一个通宵和次日大半天见到了皮森特他的绘画导师。

要说温森特这一生遇到最大的贵人一定是他的弟弟提奥梵高。不知是出于画商的经验还只是纯粹的手足之情,提奥对温森特持续不断金钱的支持是他能够坚持绘画的良好物质保证,当然他的鼓励也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屹立不倒的灯塔。

在虚度了这许多岁月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我准备做个艺术家。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艺术家。

在提奥的鼓励和资助下,温森特开始了艺术家之旅,他回到了家乡埃顿回到父母身边。

有了母亲的照料,他又一次找到心灵的安息地。虽然父母都认为他每天画画根本就是在游手好闲系,不务正业,何时才能自己养活自己似乎也是个看不到未来的事情。

此时的梵高就是一个快乐的疯子,每天和农民们一起下田,他们忙碌耕种,而他忙碌画着那些有灵魂的人物。直到他发现自学无法进步时,选择来到海牙,这个充满着艺术家的城市。在这里他跟随着安东.毛姆继续学习。并且开始尝试油画创作。当然,离开埃顿时的他心中燃起的孤独爱情之火又一次随之破灭。

在海牙,温森特每个月的钱都用于买颜料,付费找模特,和吃饭生存。即使这样也紧巴巴偶尔需要饿几日等待下一次提奥寄钱来。克里斯汀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孤独情感中的一盏闪烁的火苗。他们的美好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钱不够花等等琐事,克里斯汀成了原来的那个妓女,想尽办法赚钱养活孩子们母亲。而稍微被接受的作品因为和妓女为生别冠上道德败坏知名的梵高,在卖出一次画后再无人问津。

艺术是一场战斗,献身艺术是应当倾注心血、奋力拼搏的。

他们的爱情不欢而散,他选择又一次回到父母身边。纽恩难。在这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织工,这是他笔下主要的作品来源。接着他认识了另一个等待爱情的姑娘,玛高特。这姑娘给他无尽的不求回报的爱,却因各种原因没能走在一起。吃土豆的人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一个人起初努力模拟自然,结果是劳而无功的,所画的一切都不对头,后来他平静下来,凭借自己的调色板进行创造性的描绘,自然反而顺从起来,并随着他的画笔出现在画布上。别人以为是我臆想出来的--不对--我凭的是记忆。

最巅峰的时候,最繁荣的时候是在巴黎的那段迷人的岁月。百舸争流说的就是那个时期的画家而且是不被当前艺术所认可却依旧倾尽所有的画家们。

画家应当学会描绘的并非是一件东西,而是东西的本质。

最后一个阶段最巅峰时期的梵高是在阿尔的时候。那些被阳光直射而留下神经问题的他,那些成就他的日日夜夜。他割了耳朵最后选择结束了自己,跟这段时光都或多或多有着密切联系。

一个伟大的人,当他坚持所做排开他议就已经足够了不起,至于社会的认可,留给后世吧,因为这一代很可能太浅薄看不懂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