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没能从语法教学中受益,对比一下我国理
本文首发于『勇思英语研学社』微信公众号
导言
本想写一篇文章和大家详细聊一聊英语语法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写到一半发现篇幅太长,就拆分成了三篇文章。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会从我的个人经历以及语言教学的原理两个方面,谈一谈为什么语法无用论是站不住脚的,以及为什么不重视语法学习是不明智的。
在第二篇文章中,我会谈一谈为什么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没能从语法教学中受益。
在第三篇文章中,我将谈一谈我对自己的语法课进行迭代优化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
你现在看到的,是这三篇文章中的第二篇。
我对英语语法学习与教学的思考 · 2
为什么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
都没能从语法教学中受益
对比一下我国理科教育的成功就知道了
回顾上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从我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来看,还是从语言教学的原理来看,语法对于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为什么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没能从语法教学中受益呢?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没有为语法教学制定一套合理的体系和统一的标准。
体系与标准的欠缺,导致学校英语老师的语法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结果是在语法教学上时间没少花,但往往收效甚微。
这也让很多人有了“语法教学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印象。但实际不是语法教学本身没有用,而是以低效的、不系统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作用有限。
那么什么叫合理的体系和统一的标准呢?看看我国的中小学理科教育就知道了。
我国在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科目的基础教育方面,整体而言做得很成功,这一点几乎是世界公认的。(这种成功从2017年英国引进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的决定中便可见一斑。)而这种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和标准化。
一、体系化、标准化的首要体现,是循序渐进的次序,以及合理的教学节奏
我们不敢想象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方程、函数和微积分。同理,我们也不能指望学生在还不能有效区分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语法成分的时候,就理解什么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但问题是,这似乎就是我国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普遍现状——在讲宾语从句的时候,班上可能还有一大半学生不能准确识别简单句中的宾语;在讲定语从句的时候,班上可能还有一大半同学不能准确识别简单句中的定语。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老师没有严格帮助学生落实对于语法基础概念的理解,但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却要学习大量建立在这些基础概念之上的复杂概念。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数学等理科科目的教学上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能把语法学懂,那真的是一个奇迹!这样一想,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为什么效率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这一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我们的中小学英语课本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次序安排。我们的中小学课本的语言材料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从易到难的过程,涉及到的语法点也相应地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对于语法理论知识的落实没有强制要求。
小学、初中时,一些负责任的理科老师会要求我们把相应的定义、定理、公式等背下来,甚至还会亲自检查过关。课本上的练习以及平时的考试中也有直接考察概念掌握情况的题目,比如数学中会出“下列数字中哪些属于无理数”之类的题目。这些措施都保证了我们必须要把概念学习落到实处。
但很少有英语老师会强制我们背诵语法概念的定义以及语法规则,练习和考试的时候也几乎从未出现过类似“下列哪句话的划线部分为地点状语”这样的直接考察语法概念的题目。对语法理论知识的落实没有强制要求,就导致了本该在小学初中就掌握的基础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了高中还没有掌握,而高中老师却要开始讲解基于这些基础概念的复杂概念,让这部分同学完全不知所措。
第二点是语法教学的内容过于分散。
大家有没有见过数学老师这样上课:我们这节课的前5分钟先来练习一下算数,然后我们来用15分钟讲两个新的几何定理,之后再用10分钟时间讲一种新方程的解法,最后10分钟我们把昨天没讲完的一道函数大题讲完。几乎每天都重复类似的模式,练练计算能力、讲讲几何、再讲讲代数。我想肯定没有吧。
事实上,绝大多数科目,都是按单元,对同一个知识模块下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教学,而不会把它们分散开来进行教学。如果学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连续几节课就只讲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如果学电学,连续一段时间就只讲电学;如果学细胞结构,连续几节课就只讲细胞结构;如果讲先秦政治史,连续几节课就只讲先秦政治史…… 但为什么在英语中学习时态,我们不能一次性把16种时态都学完,或至少一次性多学几个,而是只能隔一段时间才学一个,中间还要穿插听、说、读、写各种其它训练项目呢?
对系统化的语法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当中,做校外培训的可能比在全日制学校任职的老师要多)应该会赞同我下面的说法:英语语法的大知识模块,只有十个左右。每个大知识模块的讲解,一般至少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由于每个知识模块中的各个小知识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集中讲解的效果要比拆分开来讲解的效果更好。如果把单个知识模块拆分成数个一二十分钟的小桥段,每节课甚至每个星期只讲一两个小桥段,学生就可能因为遗忘而无法将各个小桥段串联成一个整体,使学习地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语法理论知识的落实没有强制要求,加上语法教学的内容过于分散,使我们即使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也难以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使语法教学难有成效。
二、体系化、标准化的另一个体现,是统一、合理、完备的术语体系
在以数学等科目中,我们几乎不可能遇到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教材中代表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的情况。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教材对同一术语的界定,都应该是相同的,这就是术语体系的统一性。比如数学中绝不可能出现一本教材把“矩形”定义为“包含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而另一本教材却把“矩形”定义为“任意的平行四边形”的情况。
但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并不算罕见。最典型的例子是涉及动词分类的几个重要术语。
借此机会考一考各位同学和老师:你们能说清楚下面这三个术语的联系和区别吗?
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
连系动词(简称“系动词”)
(如果想让问题再复杂一点,还可以把 ”实义动词“、“助动词”、“谓语动词”、“使役动词” 等其它相关的概念也加入进来进行辨析。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再进一步把问题复杂化了。)
为了让这个问题更加具体直观一些,请用上面的三个术语,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动词进行归类:
(1)Lisa smiled.
(2)I like music.
(3)The news made me happy.
(4)Derek gave Emily a present.
(5)She is a doctor.
如果你之前学过这几个概念,却不能很好地理清这几个概念的关系,并对上面五个动词的归类也有所迟疑,责任可能不全在你。
事实上,在国内常接触到的语法参考资料中,针对上面五句话中加粗的动词,存在好几种互不兼容的动词归类体系,下表中就列出了五种差异或大或小的归类体系:
薄冰:参见《薄冰英语语法》(2014)pp.163–166
张道真:参见《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最新版)》(2002)p.339
张满胜:参见《英语语法新思维—走进语法》(2008)pp.155–161
牛津:参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2009)前衬页、R53
赖世雄:参见《赖氏经典英语语法:新版》(2014)p.13
为了方便大家看清不同的归类体系对于相同术语的不同界定,我特意为单元格设置了不同的背景色:“及物动词”用橙色凸显;“不及物动词”用黄色凸显;“(连)系动词”用蓝灰色凸显;其它术语不作凸显。
如果五种分类体系对这些术语的界定是一致的,我们在表格上只会看到平行的色块。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色块参差不齐,就说明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归类体系中,代表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建议各位仔细研读一下这张表格,理一理这几种不同分类体系对“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这几个术语的不同界定。)
所以如果你之前理不清“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这几个概念的关系,有可能是因为你遇到的英语老师当中,有的在用一种归类体系,而有的在用另一种归类体系,不同分类体系的相关概念混杂在一起,含混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使得你没有对这些术语,以及术语索要描述的概念,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类似的术语使用不统一的例子还有更多,考虑篇幅,就不在这里继续罗列了。应该不难看出,术语使用的不统一,会对学生的语法学习造成怎样的困惑和困扰。
(题外话:鉴于“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这几个术语,既界定混乱,又不明了直观,我自己的语法课最终放弃了这几个术语,转而采用了一种非常直接的命名方式来命名上面说的五种类型的动词,这种命名方式给后续一系列相关的语法现象的阐释都带来了方便。至于这种命名方式是什么,先在这里卖个关子,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术语体系的合理性指的是术语背后的概念划分是否有助于我们理清语言现象——概念划分过于笼统和过于细致往往都不好——以及术语词名称能否直观地反映其背后概念的内涵。术语体系的完备性则是指任何重要的概念,都应该有相应的术语去表述它。通行的语法教学体系在这两个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但同样是出于篇幅考虑,就不在这里展开论述了,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详细探讨。
总之,术语体系方面的问题,也是阻碍我们的语法教学取得成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体系化、标准化还有一个体现,是对概念和规则严谨准确、清晰简洁的表述
想必很多人都会对以数学为代表的各种理科科目中那些用严谨的语言总结出的定义、公理、定理、定律感到印象深刻。这些内容有很多是老师会要求我们以几乎一字不差的方式背下来的。有时我们对这些内容的复述方式不够准确,老师还会和我们咬文嚼字,告诉我们一定要怎样说才正确。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因为这些表述是经过该领域的学者和教育专家的推敲才确定下来的,既能保证学术上的严谨性,又能保证教学上的高效性。严谨性体现在这些表述不存在歧义、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概念或规则的内涵、不会导致概念和规则之间的矛盾等。高效性体现在这些表述会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以难度合适、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使其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严谨和高效,从短期利益来看,常常是相互矛盾的:为了严谨,往往需要往语言表述中加入更多的限制条件,而为了教学上的高效,往往需要追求语言表达的简洁。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严谨和高效是统一的,表述严谨的概念界定清晰,不易和其它概念产生矛盾和混淆,反而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综合来看,寻找严谨和高效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我国的理科教育在这方面整体来说做得不错。)
而我们的英语教学界,则似乎欠缺一些咬文嚼字的精神。由于语法教学缺乏标准和体系,很多重要的语法概念、语法规则没有相对统一的、经过推敲优化的表述方式。这也使得一些不严谨、有歧义、不完整的语法规则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留存了多年。
一条流传甚广但在表述上存在严重歧义的语法规则便是“一般现在时表客观真理”这一说法。
老师们想用这一表述来表达的语法规则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一表述本身却存在严重的歧义。拿下面这道选择题来说:
The airplane __________ in 1903.
A. invent
B. is invented
C. was invented
D. has been invented
正确答案毫无疑问是 C ,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事件,而且时间状语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所以谓语应该用一般过去时。
但如果学生要问“飞机发明在1903年,这不是一个客观真理吗?为什么不选一般现在时的选项 B 呀?” 这时,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应该怎么解答呢?
我上初中的时候,实实在在就遇到过同学在课上和老师争论这样的问题(题不是这道题,由于当时那道题目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就换成了“发明飞机”这个语境来举例),那位同学觉得:“这样的历史事实不是客观真理吗?为什么不能用一般现在时表达?” 而老师也只能反复强调“历史事实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必须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而并不能对这位同学的问题给出直接回答。几轮争论后,这位同学也只能作罢,但她似乎并不完全信服。
在一旁目睹争论的我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位同学提出质疑所基于的理由没有错,老师想要用”一般现在时表客观真理“这几个字表述的语法规则本身也没有错,错在”客观真理“这四个字范围实在太过太过太过宽泛了!这导致这样的表述有严重的歧义。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用更精确的表达来替换”客观真理“这四个字。(可惜的是,当时或许是因为害怕表达不清楚这个意思,我没有把这个想法说给老师和那位同学听。)
在我现在的语法课上,我对这条语法规则的表述是:(相对而言)不受时间限制的事实或规律,要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并且这种表达不受上下文其它谓语动词的时态的影响)。比如 ”The Sun is bigger than the Moon“ 表述的就是一个(相对而言)不受时间限制的事实;”Water boils at 100 ℃“ 表述的就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规律。(有一些语法书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采用了类似的表述,但有几本传统上很流行、很权威的语法书在这条规则的表述上,依然存在有歧义的问题。)
根据这样的表述,上面的例题为什么不能选 B,就变成了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像发明飞机这样的历史事件是局限于一个时间点的,受时间限制,并且这个时间不在现在,所以不能用一般现在时。
所以说,多一些咬文嚼字的精神,让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的表述更加严谨、精确一些,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困惑和争论。
在我自己的语法课的几轮迭代过程中,优化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的工作做了不少,并且仍在继续进行。有时真的能体会到,一个概念如果换一种表述,就可能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流传甚广但表述不严谨的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绝不只上面这一个,而且很多不仅仅是表述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对概念和规则之下的语言规律的认知是否到位的问题。不过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再进一步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讨论。
由于缺乏各种语法概念、语法规则的统一的、经过优化的表述方式,能否把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教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自己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甚至是教学责任心。这就会加剧老师之间英语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数学等理科科目往往会在教科书上把定义、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用醒目的字体凸显出来,我们的英语课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做呢?
总结一下,语法理论知识的落实没有强制要求、教学的内容过于分散、语法术语体系不够统一、语法概念和规则缺乏统一的、经过优化的表述方式等因素,都导致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做不到体系化、标准化。我认为,这是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没能从语法教学中受益的重要原因。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自己的语法课进行迭代优化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
参考文献:
张道真(2002)《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最新版)》
张满胜(2008)《英语语法新思维—走进语法》
霍恩比(2009)《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
薄冰、何政安(2014)《薄冰英语语法》
赖世雄(2014)《赖氏经典英语语法:新版》
微信公众号『新华社』(2017)用过的都说好!英国要全套“进口”中国数学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