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名士——王弼
周云闲
裴徽诧异的抬起头,看着这个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衣冠整洁、眉目清秀,样子不卑不亢,脸上毫无紧张的表情。
裴徽来了兴致,他准备试试这个少年的能耐,他没有客套,直接问道:“众人都在讨论‘无’是一切的根本,而孔子在儒家学说里却从不提‘无’,请问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少年没有犹豫,朗声说道:“‘无’是谁也无法描述的,孔子的境界就是‘无’,所以对此没有做任何解释,而老子还停留在‘有’的境界里,因此对‘无’总是喋喋不休……”。
裴徽偢然变色,他拍案而起,叫到:天才!天才!”。
此少年谁?能让当时的大儒裴徽如此震惊!
这个天才少年就是王弼。
王弼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死于魏齐王嘉平元年,年仅二十四岁。但是仅仅用了二十四个春秋,他就解读了《老子》《周易》等道家学派的著作,并著写了《老子注》《老子指略》等书,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魏晋众多名士一样,王弼的聪明才智也是从小就显现出来的。在上面的问答中,他给裴徽的回答实在是精妙,既赞颂了传统的儒家学派,又没有贬低新兴的玄学。这件事很快在文人名士之间传遍了,连吏部尚书何晏都不由自主的感叹后生可畏。
王弼的才学可不是凭空得来的。他的继祖父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而王粲的父亲、祖父、曾祖也都是才学很高的名士。王弼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熏陶下长大,再加上自己本人的刻苦努力,才会有此成就。
见过裴徽后的王弼得到了何晏的赏识,何晏已经四十多岁了,而王弼还不到二十,但是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玄学问题。王弼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竟然受到何晏这样的文学大家的垂青,这样耀眼的开始令大多数人羡慕不已。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遥想那时,二十岁左右的王弼口若悬河,与何晏等文人名士对垒辩论,真是风光无限。
怀着满腔的自信与热血,王弼准备踏上属于他的政治舞台。
可是不久,“政治”这两个字却给了王弼重重一击。
正始年间,朝廷空缺出了一个职位,叫“黄门侍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何晏极力推荐任用王弼。然而曹爽的另一个心腹丁谧与何晏相争,推荐了王黎。曹爽任用了王黎,王弼只做到了台郎。
落选的王弼并不甘心,他决定亲自去找曹爽。一见面,王弼就开始推销他的玄学理论。曹爽其实是个草包,越听越不耐烦,挥了挥手,把王弼喝退了。王弼宛如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在年仅二十几岁的王弼心中,曹爽的摇手和嘲笑,就是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再也不能实现的暗示。回家后,王弼终日郁郁寡欢。本来就十分傲气的他跟人说话愈发不留情面。这段时间,他潜心文学创作,跟曹家政权少有交集。
可能正是因为政治上的不得志,才让王弼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玄学,才能为后世留下几部传世的佳作。所以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得失荣辱可以相互转化。
公元249年,隐忍已久的司马懿终于反扑,诛杀了曹爽及其亲信,何晏、丁谧等人无一幸免。正由于王弼没有得到曹爽的重用,司马懿只是把王弼免职,没有更多的牵连,王弼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可是王弼虽然逃过了政变之祸,但他还是受到了惊吓,王弼本来身子就弱,后半年竟然得疠疾而亡,年仅二十四岁。
可叹天不佑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