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洲故事
就职地古称息州,地跨淮河两岸,淮之南为丘陵,淮之北为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三千年一个“息”字未改,当地人自谓“天下第一县”,后觉不妥,改之为“中华第一县”。因其历史厚重,民风朴实,“大息州”之名亦慢慢有所流传。
与该地有联系的一些名人,如桃花夫人息妫、马革裹尸的马援等,让这里的人文历史有了纹理。苏东坡贬谪途中,走过一望无际的平原,忽遇郁郁葱葱的浮光山,竟孤陋寡闻地称之为“东南第一山”,也让这里颇具文化气息。清代县志转述云:息人好诉,薄积累。再麻烦的事情,三碗酒下肚,勾肩搭背之际,矛盾迎刃而解。即便是女性,但凡举杯的,也能喝个三碗两碗。于是,说个直话,认个死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大息洲的小故事,或许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之一:最聪明的人
赵钱孙李,如果以赵为其姓,我怕是玷污了这个位列第一的皇姓。姑且称之为“钱大”吧。
钱大个头不高,白皙的面皮,额头上几道刀刻般的皱纹,接近六十的人了,居然没有一根白头发。逢人面带三分笑,两只不大的眼睛,总是带着几分狡黠。钱大原先是做手艺活的,赚了几个小钱之后,便开始谋划着鸡生蛋、蛋生鸡的大买卖。钱大的办法是,把钱借给那些急着用钱的人,月息五分,当地叫“老猫利”,也有的称“印子钱”。条据由钱大事前制备好,金额和姓名处留白,临时填写,而且执笔人均为钱大。钱大的字龙飞凤舞,其名为“学”,其弟名为“堂”,还了他钱的,由他出示收条,改日一旦对博公堂,他便辩之曰“是还其弟的钱”,至于人家与其弟有无经济往来,就全看他弟的口才了!而他书写的、借款人给他的条据,金额处留着长长的空格,日后某天他会心血来潮,在十位数上添加一个字,于是,“几万”就变成了“十几万”、“十几万”就变成了“几十几万”了。而且每每他都会在付款的时候,将利息扣除,然后再按原借款金额写条据,算利息。金钱账算到了骨子里。凡是借他钱的人,想彻底还清帐是很困难的。钱大也因此成了法庭上的常客。
法律上的事实永远以证据说话。钱大很自信。对于后来虚构的比较大的金额,钱大总能找出种种理由来自圆其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法官好像怎么办都没理。对借贷双方头上打的问号,有时候就成了法官自己心中无解的问号。有些法官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对条据进行鉴定,鉴别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成字的时间区别,以此来找出证据的瑕疵,驳回钱大的诉请。这时,钱大便会暴跳如雷一阵,甚至于去写一封举报信什么的,不见什么动静,钱大也就偃旗息鼓了。碰上钱大那一段时间情绪不佳,他便会四处告状,说他被如何如何地冤了。他有两句名言:一是法官没有一个真懂法的,我懂的法是打官司打出来的,是最全面的。二是别看我天天不干事,但有许多人在替我工作。第一句话说的是,他随意曲解法律,为其所用以便实现其目的,第二句说的是他放的高利贷总是让人不停地挣钱给他花。有人说,平原上的人说话办事不拐弯,钱大算是个特例,他拐的弯太绕了。
钱大老打官司,并且老是赢,渐渐地就膨胀了。他开始收徒弟,教人诉讼。有时也替人写诉状,当然是错别字满篇、上句不接下句的。偶尔还也会在超市、广场发表个演说什么的,在这一方小小的角落,俨然就是一位智者,一名成功人士,获得感满满。一日,酒足饭饱,钱大端着茶杯,去教训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女孩子不吃他那一套,毫不客气地回击了他。理屈词穷的钱大,居然变换了套路,抛去现象用本质,破口大骂,拳脚相加,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很快,钱大被戴上了手铐,送进了监狱。他的那些徒弟们也作鸟兽散。
据说,进去以后,钱大的聪明依然如故。他仍然干着教唆他人挑起事端的勾当,给人出谋划策,并写了厚厚的心得笔记。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的钱大,其实是吃亏了。多长时间才能让聪明的钱大把聪明用对地方,谁知道呢。人都有犯迷糊的时候,人生至重,除了温饱,还是要有底线的。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