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教研建议
235.给教师教研的六点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教研显得非常重要,已出现许多新气象新变化,但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就会发现学校教研存在六个方面的短板,因而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抓课堂变革。课堂从本质上讲就是“内容+结构”。内容就是课程,结构就是落实内容的方法。课程改革就是改教学内容,这是国家教育部和专家们干的事,它的载体主要是教材,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普通老师变不了,只能忠实执行。教学改革主要变结构,主要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普通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变,怎么能把教材教得更好。所以,学校教研要抓课堂变革,要研究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学生能学得更好,40分钟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效益能最大化。传统的主讲式的教学已经走到了尽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想要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进行课堂变革,由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转变。
二是抓集体教研。集体教研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让同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把某一学科的教材根据课程标进行教法设计、目标定位。一个学校同学科只要有两个以上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备课了。集体备课要任务明确,主备、二备、三备很具体,全部备完后再进行个性化备课提供个性化个案。集体备课重点是确定教学目标,达成共识,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其次是课例研修,大家就某一节课或某一人教学进行分析、诊断、评价,根据标准进行讨论。
三是抓媒体应用。课堂变革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向互联网帖近,至少要做到“学科+互联网”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要充分、有效利用媒体技术的优势,改变灌输说教的弊端,提取、筛选有效信息,让学习发生的过程有效。
四是抓课标研读。许多老师是不读课标的,误以为把课本挖熟了就目标清楚了。这是误区,课标是教材的总纲,教材熟悉不等于课标熟悉。研课标就是要弄清楚我们要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要走什么路径?要明白编者是怎么体现课标要求的?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编者是通过怎样的逻辑设计内容的?要落实好教材,就必须把课程标准“研、究、透”,准备把握课程方向,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五是抓作业实效。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作业,主要表现为量大、重复、低效,不能达到巩固已知的目的。老师布置作业多比较随意,思维含量较低,且量大。学生为了完成海量作业,多不思考,有些学生会用各种手段应复。教师为了完成批改量,多做不到精批细改。因而作业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到了徒劳无功的地步。这就需要解决布置什么作业,怎样批改作业两个问题。布置作业须把握“会了不作,不会必做”原则,适量互批。把教师背过学生批作业变成学生互批互评+教师指导。让学生当面就知道好在哪儿错在哪儿,让学生互加评语。既提高作业质量,又培养评价能力。
六是抓对外交流。要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加强对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许多学校、许多学科这条路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通,教师在小圈内是很难提高教研能力的。所以,学校要敢于浪费一些教学时间让教师有计划地走出校门到别的学校,别的教研圈去参加教研活动,最好参加打破学科界限的大教研活动,这样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另外,走不出教研的话,可以把外面的专家请进来指导教师教研,也可以达到提升教研水平的目的。最好是把走出去教研与请进来教研结合起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