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们的日收入,我觉得自己活得好奢侈
今天,在《今日头条》里看到一则“爆料”:《镜头下:留守老人寒冬刮牡丹,辛苦一天手冻裂只挣到十块钱》
图片来自《镜头下:……》 图片来自于《镜头下:……》 图片来自于《镜头下:……》新闻的大致内容是:留守老人寒冬刮牡丹根。每天早起贪黑得忙活,即便如此,可能也只有10-20块的微薄收入。而,这收入在我的字典里,是一顿饭的价格。
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左手握着牡丹根、右手紧攥锉刀。一天到晚,只重复一个动作。有些老人会因为被锉刀误伤而赔本——医疗费用可是三位数啊。但是他们本着闲着也是闲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的念想,毫不犹豫地抢下了这个痛苦而又知足的劳力活。
这让我想起了我妈妈。
她从事的是轻纺城窗帘生意。一开始倒是很吃香,但是今年染厂关停,连带着轻纺业走上了下坡路。从前最热闹的地段光是房租,每年都是50万以上。我记得我爸妈租过一次50万的地段房,那个空间大小,都赶不上我现在的大学寝室。这么点空间,基本上待三个人,就非常挤。
我为我妈妈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希望帮她宣传下生意,即便可能没有任何效果。我妈嫌太贵,再也没租过。而是选择在附近一个不景气的地段,整整租了六年。
今年,生意非常不景气。家里有一双儿女,还有两位长辈。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在他们身上。我妈妈于是在自己的店铺里,串起了廉价的珠帘。每天估计可以赚个40。
我每每看到我妈妈在串小珠子的时候,都很内疚,自己每天都在花钱,却没有任何收入。我和我妈说:“妈妈,我想去打工。”我妈不是很高兴,说:“我们家还能养得起你。”然后我还是硬了翅膀,在杭州念着大学,打着零工。
那家老板人很好,就是可能没有吃午饭和晚饭的时间——那是一家寿司店,中午、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高峰期。老板和我说好工作一个小时10块,虽然比我的勤工俭学便宜,但是总比没有钱赚要好吧。我也就双休日赚它个40。不过,一个学期下来,我也能赚个600多,还是很划算的。
比起赚钱,花钱总是那么容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昨天中午请室友吃了一顿饭,平均每个人花了18块,一共73元。但是这已经是我目前一半的工资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赚钱的不易。我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我必须尽早地拥有赚钱的能力。所以,我学习了金融。想学好炒股,将来帮老爸把股市亏的钱全部挣回来。我想学好编程,将来如果没有公司要我,我也可以转行当个码农,过好基本的生活。
也许大家并不清楚那些没有底层劳动人民没有有多少收入。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外婆曾经揽过一个做口罩的活,当时这个口罩的手工费是一只,2分钱。也就是你要做100只才能赚2块钱。假设我外婆一分钟可以做两只口罩,每天坚持工作10小时,那么她的收入就是24块。如果他坚持做14个小时,每分钟的手速提高到三只,那么她每天的收入刚好50多四毛。
24块钱,我节约这点用,可以够我一天的伙食费。而50块,我节约一点,可以够我吃两天。
所以,当我看到那一组图:黝黑的皮肤全是暗黑色的伤疤,手指长的牡丹根歪歪扭扭的堆在老人身旁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她收入菲薄;我想起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牡丹”老人;我想起了打工时受的委屈,根本算不上什么。
图片来自于《镜头下:……》 图片来自于《镜头下:……》我想起了自己的每一笔开销。我觉得自己活得好奢侈。
我想起了我的未来,我想起了他们的未来。我想尽快长大,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我想尽快成才,为他们分担经济负担。我想富有自己,去帮助更多的长辈们。虽然我知道他们都有孙女,但是,我是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