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夜读阅微(一) :关于蒲松龄和纪晓岚 的故事(上)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塞上长烟

很小的时候,农村那时很落后还没有电,当然也就没有风扇和空调之类的电器,夏天的晚上,家里闷热的如同蒸笼,晚饭后就不约而同拿着板凳或凉席来到大街上,东一堆西一堆的围在一起,手摇大蒲扇在满天星斗下避暑纳凉谈天说地。

那时候最热闹的还是我们小孩子,也不嫌热,满街跑来跑去,跑累了就回到大人身边,然后缠着上了年纪的老人哀求着让他们给讲故事。

当时我最爱听的就是神鬼狐妖之类的故事,邻居大妈讲这类故事是最拿手,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手里的大蒲扇挥动起来颇有些仙气,讲到到高潮处,我就会下意识地瞅瞅不远处黑黝黝的树林,生怕从林子里窜出个红头发的厉鬼或者千娇百媚的狐狸精啥的,那颗受到惊吓的心就提到嗓子眼,虽然害怕的要命,但内心深处却仍然渴望继续听下去,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心中喜爱文学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仍没有改掉。

原来要影响一个人很简单,只要让他感兴趣就可以了。

等上学识字以后,我偶然间发现原来大人们讲的故事都是书上记载的,其中那些个狐妖故事《聊斋志异》上的最多,这一发现如同阿里巴巴找到了大盗们的藏宝洞一般,使我的内心无比震撼,于是便迫不及待想方设法地找来阅读。

识字后我看的第一本书便是《聊斋志异》,它成了一把钥匙,随着轰轰隆隆的声音,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庄严而光彩夺目的文学殿堂大门。

花妖鬼狐看多了,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蒲老先生的迷粉。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从小聪慧异常,十九岁的时候在县试、府试、院试的考试中连续拿了三个第一,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秀才,被县里那是好一通表扬,年少有才初露锋芒,那一刻成为他求仕路上最为出彩的时刻,不过此后蒲松龄仿佛失去了灵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像被施了魔咒般,再也无法延续当初的那份荣光,但这也激起了蒲老先生的不屈斗志,直到七十二岁白发苍苍身体孱弱时还在和一些弱冠少年一起赶赴青州考场,最后官家实在是被他的这番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就按例补为贡生,算是举人副榜,不过四年后蒲老先生就过世了,也没有怎么享受到贡生红利。

蒲松龄一生算是穷困潦倒,他当过几年幕僚,后来就一直以教私塾为生,那个时候当先生工资不多,他子女好几个,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可没有像现在的老师受人尊重工资也不少,不过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有机会大量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充分了解了民生的疾苦,看到了这个封建礼教社会的诸多黑暗,天长日久,这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故事素材,利用空闲时间蒲松龄就开始了他的第二职业,写一部记录人世间奇闻异事的书,那时他二十三岁,这本后来风行天下为他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经典便是《聊斋志异》。

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收集素材,他在交通要道的柳树下摆上茶桌,过往行者商贾旅人凡是有口渴者都可以过来免费喝茶,但喝茶者必须讲一则故事,晚上的时间蒲松龄就昏黄的油灯之下把白天听到的故事改编整理出来,就这样历经十几年时间日积月累一本洋洋大观的名著就诞生了。

对于上面这个故事,鲁迅先生是存疑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是这样说道“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只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意思就是街头摆摊,免费供烟茶,以收集素材,这件事只不过是小道消息民间传说罢了,那自然是不足信的。

如果上述说法不可信,那到底蒲老先生的创作素材都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聊斋自志》上是这样说的‘’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在这段话中蒲松龄说出了自己写《聊斋志异》的经过,他说得很自谦,说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干宝,但是呢也十分喜欢收集神异故事,这种感情差不多和当年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相似,因为那时的苏东坡也愿意和人谈论鬼怪。对于这类故事只要他听到后就马上写下来整理好,并且长期以来和他有相同爱好的各地朋友听到好的故事都会用写信的方式邮寄给他,所以慢慢地他手中的这类故事就越来越多了。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所谓在路边摆摊备茶搜集异闻的桥段,因为上面是蒲松龄的说的原话,所以那自然就是没有了。

蒲松龄二十三岁开始写《聊斋志异》至四十岁时成集,前前后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又整理了三年,这本四百九十余篇呕心沥血所写的小说集算是最终定稿成书,成书之后立刻就引起无数人的兴趣,竞相传抄,其中大诗人王士祯竟然也慕名来信索要,可见这本书炙手可热的程度。

王士祯何许人也?那是清初文坛的盟主,属于莫言级别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位泰山北斗般的大人物竟然也对《聊斋志异》感兴趣,那还了得,消息甫一传出,于是这本书就更加的声名远播了。

蒲松龄一生科考不利,看过《聊斋志异》的都会觉得这本书写得情节生动文采斐然,就这样一位文采出众的斫轮老手竟然写不好应试的八股文?实在有些令人不相信,我觉得非老先生文才不够,应该是有别的原因造成的。

蒲松龄开始写《聊斋志异》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张笃庆曾写诗劝说过他,让他专心准备应试,不要整这些没用的事对他没有好处,蒲松龄却听不进去,那时他已经痴迷了执意要写下去,他以为写作应试教书三不耽误。

小说家,在古代九流十家中那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古人常说的一词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几样都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艺术形式,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才能学识的,这里面就不包含小说。

所以蒲松龄写小说的行为,就不为朋友所赞同支持。

在蒲松龄的小说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鞭挞封建礼教,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制度,赞美自由恋爱,这些思想内容肯定不为有些官场人氏所喜,文如其人,就是这么一位愤世嫉俗的作者,我想有些考官在批阅其考卷时,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其成绩。

另外还有很诡异的事情发生,有次乡试时,因为文思泉涌,蒲松龄竟然答卷时“越幅”,所谓“越幅”就是考卷有四张纸,按顺序来的,写完第一页,按照规矩应该写第二页,结果写到第三页上了,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的考场上是大忌,是违规,因为有作弊嫌疑,所以他的卷子就被作废。这样的事情在三年后的乡试中竟然又发生了一次,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聊斋志异》刊行后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文坛都引起很大的轰动,当然这里面有大诗人王士祯的推波助澜功劳,不过从侧方面来说这本书写得确实文笔隽永情节生动能够引人入胜,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这种以传奇体志怪的写作方法,引起无数的模仿者,像沈起凤的《谐铎》、邦额的《夜谈随录》、浩歌子《萤窗异草》和袁枚的《子不语》等等很多,但文学成就基本没有聊斋大,影响力也比不上。

不过无数的仿作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乾隆时期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别出新裁另辟蹊径,也引起不小轰动,这是后话。

蒲松龄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生科考不利求仕挫折穷困潦倒,但他的《聊斋志异》却又令他光耀千秋流芳百世,这就是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聊斋志异》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而深远,以至于百年后有一个很有才气的年青人因为这本书而死,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不过随着这件事的发生,另一本有影响力的书诞生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